(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乔芮 王宁)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在上海开幕。一批通过进博会平台迅速从“展品”转化为“商品”的“进博宝宝”集体亮相,成为进博会强大溢出效应的生动缩影。它们不仅以“中国速度”实现了创新技术的快速引入,更在落地过程中,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到生态布局的“广度”、从技术追赶到全球并跑的“高度”,以及最终回归患者价值的“温度”,四重维度共同勾勒出进博会作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推进器的独特价值。
政策“快一步”,打破审批的时空壁垒
进博会的首要魔力,在于其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前置的“政策对接平台”,将“企业申报——监管审批”的线性流程,升级为“同频共振、并联推进”的进程。
而“绿色通道”的实质,不仅是流程上的“快”,更是沟通上的“透”。监管机构在进博会现场主动接触、提前介入,为企业指明路径。
![]()
11月5日,波士顿科学中国区医学部高级总监曾治宇博士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王宁摄
波士顿科学的展台前,科技感十足的瑞梦前列腺热蒸汽治疗系列产品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交流。波士顿科学中国区医学部高级总监曾治宇博士感慨,“我们深切感受到,正是通过这一平台与政策的紧密结合,才使得创新成果能如此高效地惠及中国医患。”
这种结合,首先体现在与监管机构的高效互动上。“正是通过在进博舞台上与海南乐城大健康生态圈的接触,我们的瑞梦前列腺热蒸汽治疗系列产品借助乐城先行区的‘真实世界数据’政策,从进入试点到获批用时不到15个月,较传统路径提前了两年半。手术仅需5-8分钟且可在门诊完成,使得治疗不再是一件‘大动干戈’的事。”曾治宇边演示边介绍。
无独有偶,美敦力企业传播总监杨雅金介绍,借助进博会平台,公司精准对接国家多项创新政策,成功打破了医疗器械审批的时空壁垒。其EV-ICD血管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通过粤港澳大湾区“港澳药械通”政策,在进博首展后快速被顶尖医院引进并完成全国首批植入。同时,脉冲场消融系统作为首个进入国家药监局绿色审批通道的同类产品,也已快速获批。此外,美敦力通过博鳌乐城先行区的“先行先试”政策,无导线起搏器等产品实现了中国大陆的首批临床应用。
布局“宽一度”,从“单品突破”到“生态赋能”
“进博宝宝”的成长,不是单个产品的孤军深入,而是诊疗方案和产业生态的“协同登陆”。
步入罗氏展台,一座巨大的“生命穹顶”艺术装置映入眼帘,流畅的弧线与光影交织,医疗创新与人文关怀完美融合。罗氏制药中国总裁边欣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罗氏正从肿瘤与特药领域的专科引领者,加速向全疾病领域综合领航者跨越。
![]()
11月5日,步入罗氏展台,一座巨大的“生命穹顶”艺术装置映入眼帘。受访者供图
罗氏制药的产业生态布局体现在深度的本土化投资与开放合作。在大型跨国药企中,罗氏率先建成、并不断升级和完善端到端的完整医药价值产业链,覆盖早期研发、药品开发、生产、营销及开放合作。罗氏在近期刚刚宣布投资20.4亿人民币新建生物制药生产基地,该基地将率先用于法瑞西单抗的本地化生产;流感创新药玛巴洛沙韦也已实现本地化分包装生产。此外,投资近3亿元的罗氏中国加速器已落成,为初创企业提供资源,目前已与近20家本土初创企业合作,并达成多项全球独家授权许可。
罗氏的生态化布局同样体现在数字化前沿领域。在“AI赋能患者服务”互动区,“小罗智多星”科研智能体正在为医生打造围绕科研的全流程一站式解决方案,该系统已为全国近700家医院节省超2万工时。而在肝癌辅助决策模型演示中,AI技术能给医生提供可靠的疗效预测结果,预测肝癌患者治疗后客观缓解的准确率超过80%。
从最初“三次测量”到如今“一次完成”,欧姆龙房颤与血压同步测量的技术在进博会的舞台上不断进化,也折射出“全勤生”欧姆龙如何将健康管理的“点”连成“面”的战略跃升。欧姆龙品牌战略本部部长蔡蓓蓓介绍,从横向拓展出血糖监测系统、温灸仪、制氧机等多元产品矩阵;到纵向深度链接京东健康等线上平台与线下数千家药店,打造“房颤筛查专区”与“氧疗专区”,欧姆龙将硬件设备、数字化服务与健康场景无缝融合。
![]()
11月5日,欧姆龙品牌战略本部部长蔡蓓蓓(右)为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进行讲解。王宁摄
创新“高一层”,变“引进者”为“定义者”
现如今,进博会已成为全球顶尖医疗科技的“首秀场”与“竞速场”。“进博宝宝”的成长经,反映出中国市场正从技术的“应用场”迈向全球创新的“策源地”和“定义者”。
来到美敦力展台内,最引人注目就是一款由“中国智造”驱动的全球解决方案。在术中神经监测系统的展位上,工作人员操作演示屏上实时跳动的神经信号,正通过美敦力常州科技园的制造,服务于日本、东南亚的手术室。“中国的角色已超越‘生产基地’,成为具备全球输出能力的‘创新源’。”美敦力企业传播总监杨雅金介绍说。
![]()
11月5日,美敦力企业传播总监杨雅金(左)开心地和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分享进博心情。 王宁摄
同样,当专家们围绕EV-ICD探讨其在“港澳药械通”政策下的首批植入案例时,讨论的焦点已不仅是引进一款国际产品,更是如何以中国的临床实践,定义下一代心脏猝死预防技术的全球标准与术式。在进博会的助力下,美敦力在中国的布局实现了从“市场销售”到“研发策动”的战略升维。
在波士顿科学的血管内超声系统屏幕上,由AI实时勾勒的血管影像,其核心算法凝聚着中国研发团队的智慧。它借助中国的MAH制度落地生产,不仅“返场”进博,更同步供应全球——中国团队也不再是全球研发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定义全球产品形态与方向的深度主导者。同样,脉冲电场消融系统在中国与全球近乎同步的获批速度的背后,是中国临床意见与市场需求正在定义着前沿技术迭代的优先级与路径。
发展“温一度”,本土化与可及性的民生答卷
“创新的终极价值在于普惠。”在第八届进博会的舞台上,复星医药董事长陈玉卿用这句话道出了企业深耕中国市场的初心。
一个“进博宝宝”的成功,不仅在于它能被看见、被引进,更在于它能通过本土化生产,完成从用得上到用得起、用得便,最终将发展成果实实在在地转化为患者的获得感。陈玉卿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作为推动“展品变商品、参展商变投资商”的重要平台,叠加国家鼓励创新的一系列政策,进博会为创新药企加速产品本土化、提升可及性提供了有力支持。
对于复星医药而言,创新的温度,恰恰体现在将前沿科技转化为患者可及、可负担的治疗方案上。无论是推动阿基仑赛注射液等创新疗法通过商保、惠民保等多元渠道扩大覆盖,让更多患者“用得上”;还是通过本土化生产,让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高端设备“用得起”;亦或是将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胶囊等重磅药物实现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让患者“用得放心”。
![]()
11月5日,复星医药展厅展出的“肺结节定位超微创化手术方案”。王宁摄
从国内首个获批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阿基仑赛注射液,到全球领先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再到填补国内空白的罕见病新药芦沃美替尼片,一个个“进博宝宝”在复星医药的精心培育下茁壮成长,正一步步从展台走向病房,从希望变为现实,成为提升中国医疗可及性的重要力量。
从展品到商品,从单品到生态,从引进到定义——进博会的舞台,正成为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激发全球健康产业新质活力的生动缩影。一个个“进博宝宝”的成长“成绩单”,不仅印证了中国市场与全球创新“双向奔赴”的巨大能量,也昭示着一个更加开放、协同、普惠的全球健康新生态,正在这里加速形成。“未来,我们将继续以进博会为桥梁,深化全球化运营与创新本土化,也期待看到更多‘进博同款’加速落地,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更大力量。”陈玉卿表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