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经300多天的艰难跋涉后,碧桂园终于迎来了境外债务重组的曙光。
11月6日,碧桂园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其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已在5日的债权人会议上顺利通过。
这意味着碧桂园境外债务重组跨过最关键的一道坎,其不仅能够带来降债规模约117亿美元,对应约840亿元人民币有息债务,同时预计确认最高约700亿元重组收益,将显著增厚净资产。
而债务压力的大幅缓解,也让公司得以从“保交楼”的紧急任务,逐步转向“保主体、谋发展”的新阶段 。
值得注意的是,碧桂园的债务化解已形成“境内外联动”的完整闭环。
此前9月,其8笔境内债券重组方案已顺利通过,涉及本金133.32亿元。
那是否就意味着碧桂园已跨过生死线,即将实现“起死回生”?
当然不是的,这境内外接近千亿规模的债务,对于碧桂园来说,不过是十分之一而已。
虽然不太清楚碧桂园目前具体的总负债额度,但如果考虑所有经营性负债,其总负债规模应该还在万亿元级别左右。
而且碧桂园的经营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销售端方面,截至2025年10月,碧桂园累计权益销售金额279.6亿元,同比下降31.3%。这代表公司的造血功能依然很差。
保交楼方面,公司2025年仍有约21万套房屋交付任务,还是惨不忍睹。
虽说,公司现在已经布局科技建造、代管代建等新业务,但新业务的盈利贡献仍需时间培育 。
所以,轻言起死回生是不现实的。但碧桂园如果能抓住这次机会,在稳住交付基本盘的同时,激活销售造血能力,让新业务与地产开发形成协同效应,那后续就可能逐渐走出来。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房地产行业的冬天尚未完全过去,而且未来红利已经不再是事实。
对于碧桂园和众多出险房企来说,如何在新常态下找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仍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可联系删除
#碧桂园#房地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