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在第二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上发布《2025中国北斗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以来我国北斗产业呈现强劲增长趋势,综合指数稳步提升。
今年我国北斗产业呈现强劲增长趋势
报告显示,2025年我国北斗产业综合指数为1579点,同比提升了10.34%,对比2020年,北斗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相关指数大幅度增长,增幅均超过60%。
今年以来,北斗应用不断“上新”,在四川德阳,市域铁路成都至德阳线的停车列检棚建设现场,记者发现,与传统施工方式不同,这里的每一根钢柱、每一片桁架都通过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实现数字化安装,像完成“真人版3D拼图”,将巨型构件精准安装到位。
![]()
不仅是数字化施工,各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升级,对北斗应用需求明显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以北斗为核心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7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9%。
我国初步形成北斗产业应用体系
《2025中国北斗产业发展指数报告》还显示,随着北斗系统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业态相结合,我国初步形成北斗产业应用体系。
截至2024年底,我国在轨运行的北斗导航卫星达到50颗,包括15颗北斗二号卫星、35颗北斗三号卫星,我国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为北斗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中国北斗产业发展指数报告》还显示,“十四五”期间,全国各地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主要在智能汽车、人工智能、地理信息服务等方面,积极推动北斗规模应用。
![]()
专家表示,目前,新一代天基基础设施也在有条不紊地部署中,国家时空体系建设正不断推进,这些都为北斗技术及应用的进一步创新突破,以及时空服务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望进入商业化发展的快车道。
北斗规模应用进入新阶段
随着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持续推进,北斗规模应用已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
清晨,重庆沙坪坝气象站,一枚白色探空气球缓缓升空。气球下方悬挂的探空仪中,搭载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芯片。它如同一个“高空智能手机”,通过北斗卫星实现精准定位,并实时传回温度、气压等关键气象数据。
![]()
据了解,北斗系统将测风精度提升至0.3米/秒以下。这意味着我们对大气垂直结构的观测,从“模糊素描”迈入了“高清扫描”时代。
![]()
目前,全国已有88个北斗探空站的数据接入全球气象资料交换系统,为全球天气预报持续输出“中国精度”。
![]()
不仅是气象“参”北斗,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各种类型的北斗终端设备应用数量超过3300万台/套,较去年同期增加超过600万台/套,同比增长超22%,北斗综合应用渗透率约90%。
![]()
未来随着北斗与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一步融合创新,将催生更多的数字化应用新场景,创造出更多的智能化服务新产品、新模式。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 谭振华)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