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人说:“儿女优秀就是为国家做贡献,儿女不优秀就儿孙萦绕,尽享天伦之乐。”现实生活也是如此。就拿我四叔家有一双高学历的儿女,儿子是博士,女儿是研究生,本是他们心头最大的骄傲。可这份骄傲,却在最近三年间渐渐变成了说不出口的负担。
![]()
两个孩子的确都很争气:儿子博士毕业后进了北京的科研所,参与公司新药研发;女儿研究生毕业去了上海的外企,负责对接国际项目。起初,四叔逢人便夸,脸上有光。可不到半年,那份自豪就悄悄褪了色。
![]()
转折点就是去年冬天,四叔扫雪时滑倒,膝盖肿得走不了路。四婶急忙给儿子打电话,儿子却说正在赶实验报告,让他们先去社区医院看看。老两口互相搀扶着去拍片子、取药,折腾了一上午才回家。晚上女儿打来视频,四婶刚提起父亲摔伤的事,女儿就匆匆挂断:“妈,我还在和客户开会。”
那一晚,四婶煮了面条,看着四叔艰难吞咽,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过年时,儿子说要值班,女儿说要盯项目。老两口提前备好的年货——儿子爱吃的酱肘子、女儿喜欢的糖糕,最后只换来了两个老人的冷清年夜饭。春晚再热闹,也驱不散屋里的寂静。大年初一,邻居一句“孩子们怎么不回来”,让四叔勉强挤出的笑容比哭还难看。
更让四叔四婶难受的是街坊的议论。有次在菜市场,四婶听见有人背后议论:“学历高有什么用?老人生病都没人管。”从那以后,再有人问起孩子,四婶只含糊地说“忙,忙点好”,再也不提他们的成就。
真正的警钟在今年春天敲响。四叔突发心梗,脸色发白,喘不上气。四婶颤抖着给孩子们打电话,却一个没人接、一个占着线。幸好对门邻居听见动静,帮忙叫了救护车,又通过社区联系上了两个孩子。
医生说,再晚半小时就危险了。当儿子女儿匆忙赶到医院,看见父亲插着管子昏迷不醒,母亲憔悴不堪地守在床边时,护士的一句“老人上次摔伤也是自己来的医院,你们当儿女的怎么不多回来看看”,像一记耳光打醒了他们。
儿子在医院守了三天,握着刚苏醒的父亲的手哽咽:“爸,对不起,我以后一定多回来。”女儿也向公司申请调回省会:“妈,以后每周都能回来看你们。”
从此,这个家真的变了。儿子每月回来陪父亲下棋、按摩;女儿每周回来帮母亲做饭、聊天。邻居再来串门时,看见的不再是冷清的房间,而是儿子细心为父亲剪指甲、女儿在厨房帮母亲备菜的温馨场景。
如今的四叔四婶,终于又能挺直腰板谈论孩子了——不只是他们的学历和工作,更是他们的贴心和孝顺。屋里重新充满了笑声,路过的人都说:“老王家的孩子,不但书读得好,心更善。”
这个故事让我们思考:孩子的优秀,难道注定要以陪伴父母的时间为代价吗?也许真正的孝顺,不在于孩子走得多远,而在于他们是否记得回家看看;真正的成功,也不仅是高学历好工作,更是在父母需要时,能够及时出现在身边。
![]()
不管儿女是否优秀,心中有家,才有真正的幸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