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听一位老师提到,中南大学有位教育学教授曾做过一项关于各省文理科状元的长期研究。研究发现:尽管每年各省都会诞生文理两科的“状元”,但其中很少有人日后成为著名学者或取得突出成就。相反,那些当年成绩排在第十名左右的学生,成为杰出人才的概率反而更高。
![]()
这一现象,背后原因值得细思。
首先,高考成绩顶尖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其实差异不大。无论是省状元,还是前十名、前五十名,他们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基本相当,未来所面对的发展机会也大致相同。
其次,从统计基数来看,“状元”只有一位,而紧随其后的第十名附近的学生群体却庞大得多。只要这个群体中有任何一人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年的状元,在统计上就会呈现出“状元不如他人”的结论。事实上,若将比较范围扩大到全省前五十名,状元成为成就最高者的概率,理论上仅为五十分之一。
![]()
不过话说回来,我也认识好几位在各行各业表现出色的省状元。他们绝非“高分低能”,也并未“泯然众人”,反而始终保持着尖子生应有的优秀素养与卓越表现。
因此,我们或许不必因自己不是状元,就试图用数据或特例来寻求自我安慰。毕竟,人生的成就从来不是由单次考试的名次所定义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