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中国司库报告》:数智化动能,共建中国式司库 热销中,扫码咨询或点击图片订购,支持试读50+页试读内容~
原文标题: 行业重磅!比亚迪启动弃用“迪链”计划:告别“白条”支付,引爆汽车行业巨变
来源:万联网
近期,从比亚迪供应商圈子里陆续传出一些消息:比亚迪自2025年11月起启动放弃迪链计划,通过点对点沟通逐步将支付方式转为银行/商业承兑汇票及现金,预计将用1~2年的时间逐步过渡。
这一转变看似是企业自发的支付方式调整,实则是国家对供应链金融风险全面管控下的必然选择。有业内人士分析,此举直接响应了监管部门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管控要求,旨在促进汽车产业良性发展。
01 政策引领:供应链金融进入规范发展新阶段
比亚迪优化支付方式的决策,与国家对供应链金融的规范引导高度契合。
2025年4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 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25〕77号)。该《通知》于2025年6月15日起正式施行,为供应链金融划出了明确的监管红线。
《通知》直指行业痛点,明确要求:“供应链核心企业应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不得利用优势地位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或不当增加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特别规定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付款期限原则上应在6个月以内,最长不超过1年。
同时,《通知》坚持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本职定位,要求其回归信息服务本源,未依法获得许可不得开展支付结算、融资担保、保理融资或贷款等金融业务。
监管的脚步声并未停止。2025年9月15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倡导整车企业全部采用现金或银行承兑汇票支付给中小供应商。
这一系列举措,为汽车产业供应链关系的优化提供了明确指引。
供应链金融平台电子债权凭证法律问题及风险防范研究
供应链金融市场新机遇:“应收账款转让+票据背书”新模式获司法认可
02 行业转向:从“零和博弈”到“共赢生态”
监管风暴之下,汽车行业展开了从“零和博弈”到“共赢生态”的深刻变革。
2025年6月,包括广汽、一汽、东风、长安、吉利、赛力斯、比亚迪在内的多家车企集中公开承诺,对。随后,更多产业链企业加入这一行列,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各家车企根据自身特点探索不同的实践路径:上汽集团宣布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并不采用增加供应商资金压力的结算方式;广汽集团则延续其长期坚持的60天账期原则。
广汽集团则宣称,自1997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 “不超过60天供应商账期” 的支付原则,至今已严格执行28年。
9月15日,比亚迪发表声明,表示将积极落实《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共同构建‘整车—零部件’协作共赢发展生态”,这一表态,为其后续支付方式优化奠定了基础。
03 模式演进:支付工具的创新与优化
作为比亚迪于2016年推出的供应链金融工具,“迪链”在特定发展阶段为产业链企业提供了金融服务支持。这种电子债权凭证本质上是一种应收账款的数字化凭证,在提升交易效率方面曾发挥积极作用。
在汽车产业中,类似的供应链金融创新还包括上汽的“赛克”、吉利的“吉通保”、长城的“长城链”等平台,这些探索曾共同推动了产业交易模式的数字化进程。
![]()
如今,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和监管政策完善,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核心企业,开始主动调整支付方式,逐步转向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及现金等更为规范的支付工具。这种转变将有助于建立更加透明、规范的汽车产业供应链合作关系。
04 生态重构:推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
比亚迪支付方式的调整,是中国汽车产业从追求规模扩张向注重供应链健康与可持续发展转变的鲜明信号。
对于核心企业而言,支付方式的优化短期内可能带来一定的财务压力,而仰仗于供应链金融电子债权凭证,每年可节省百亿元级的融资成本。但从长远来看,这一转变实际上有助于帮助比亚迪这样的核心企业拆除了潜在的“雷区”,构建更具韧性的供应链体系,进而推动产业链各方形成更加透明、协同的合作关系。
从行业层面观察,支付工具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有助于营造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汽车产业链各环节企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当前,企业间的竞争已超越单一主体之间的对抗,越来越多地演变为整条供应链的综合实力竞争。放眼全球,主流汽车制造商正积极采取措施,赋能产业链上下游供应商实现降本增效,以提升整体竞争力。
供应链的本质是“共赢链”。随着行业的不断成熟,构建长期稳定、协同发展的供应链生态将成为大势所趋。面对这一趋势,国内汽车厂商也应主动担当,以“头雁”之姿引领供应链伙伴共创价值、共享发展成果。唯有如此,方能在全球竞争中行稳致远。
更多相关:
1. 盘点央企供应链金融“脱核”
2. 国资委答复梳理:关于“空转”“走单”“融资性贸易”等概念和问题
3 .
《2024—2025年中国司库报告》以“数智化动能,共建中国式司库”为主题,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司库、司库体系建设和管理重点、未来司库洞察和发展趋势三个视角展开,全维度刻画和勾勒中国式现代化司库的发展全景。
在“供应链金融”主题方面,司库报告中亦有单独一个篇章展开,企业供应链金融如何建设升级?司库体系与供应链金融如何开展协调与创新?有哪些经典的央国企供应链金融实践案例,欢迎点击下方图片试读报告。
![]()
《2024—2025年中国司库报告》
(主报告+子报告)
点击图片,支持订购/试读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司库报告通过收集、调研、访谈、对标,形成了多类型、多属性、多规模、多阶段的企业案例样本库,包括央企,国企,民企和上市公司等。此次,报告对标杆案例进行特别策划、独立成册,即《标杆案例集》,进一步发挥司库标杆引领,持续挖掘具有借鉴意义和典型价值的中国司库建设样本。通过综合实践、卓越司库和智慧财务三个维度加以展开论述。
通过以上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本次司库报告精心打磨33万字以上、123张数据图表、63家企业案例和18家银行案例,多视角、全方位展示中国企业司库管理的发展视图,共建中国式司库。
订购平台,微信小程序:财资知识云
专题推荐
「风险管理」
司库风险管理金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银行风险管理第三方风险管理
「财资管理」
管理办法新规解读 交投集团财务公司 鞍钢财务公司 国家能源集团财务公司 格力财务公司 光明财务公司
「资金池实践」
中化财务公司 通用技术集团国药集团中国诚通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