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月4日,“北京铁路”发布了一则题为“性命攸关!国铁北京局清河站工作人员挺身而出”的微博,引发公众对清河站内一场生命救援行动的关注。为还原事件始末,记者前往车站实地探访。
![]()
按下急停按钮的关键时刻
清河站4站台的监控视频记录下了那个惊心动魄的时刻。10月25日16时01分,正组织旅客乘降的客运员李晓勇敏锐地发现了扶梯上的异常情况——一名旅客突然晕倒。他立即上前,果断按下紧急停止按钮。

几乎同一时间,不远处的客运员武志广听到对讲机里的紧急呼叫,也迅速赶到现场。“当时旅客躺在停止的扶梯上,”武志广回忆道,“我立即检查他的颈动脉,发现搏动非常微弱,几乎就没有,并且有窒息征兆。”
“必须立刻转移到平地!”
武志广和同事小心翼翼地
合力将患者从扶梯转移至平坦区域
并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
在紧急施救的同时,现场秩序井然。在工作人员的有序引导下,其他旅客迅速疏散,确保了急救通道畅通无阻。
争分夺秒的生命接力
心肺复苏是一场对体力和意志的双重考验。武志广跪在坚硬的地面上,按照标准节奏持续进行胸外按压,每一次按压都是在为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
与此同时,一条高效的救援通道迅速建立。通过对讲机,客运值班员同步启动多项应急程序:立即呼叫站内常驻的999医生,同时联系120急救中心。

16时05分,接到通知的999驻站医生胡淑慧携带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和急救包火速赶到现场,与客运员协同展开专业急救。胸外按压、AED电极片贴附、心律分析……所有现场可用的急救措施都在有条不紊地实施。
“当时根本顾不上考虑个人感受,”武志广说,“天气较凉,我就把大衣脱下来给旅客盖上。旅客的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几分钟后,患者开始恢复自主呼吸。测量显示,血压从无法测出回升至低压68、高压113,心率恢复至65次/分钟。
16时20分,120急救人员抵达现场,将旅客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从发现旅客晕倒到救护车赶到,这场生命救援全程仅用了19分钟。后续消息确认,因现场抢救及时有效,该旅客已脱离生命危险。

守护中见温情与担当
“这场救援,展现了我们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应急能力,”清河站党总支书记程强表示,“确保旅客平安出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成功的救援得益于多重保障体系的支撑。清河站自开通运营起就配备了AED等关键急救设备,还引入999医生驻站,建立起常态化医疗支持。胡淑慧介绍,她几乎每天都会处理各类旅客突发状况,从低血糖、晕倒,到外伤、呼吸不畅等,均能迅速响应、专业处置。
常态化的专业培训也让每位一线员工都具备了过硬的应急能力。“车站定期的急救培训和应急演练,确保了我们在关键时刻能够沉着应对。”武志广说。全站169名职工通过每月定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演练,共同构筑起坚实的应急保障基础。
这种专业素养与温情服务已深深融入车站的日常运营,一封封来自旅客的感谢信记录着这里的温暖。今年9月,一位在海淀读大学、常往返于清河站与延庆站的周同学,在毕业之际特意带着鲜花和手写感谢信来到车站,感谢4年来获得的暖心服务。她在信中写道:“每次在清河站都能感受到工作人员的热情帮助。无论是引导乘车、解答疑问还是协助搬运行李,你们始终以专业和耐心的态度为我们提供便利,我也会将这种温暖继续传递下去。”
![]()
一封封饱含真情的感谢信
与这次成功的生命救援一起
生动诠释了清河站
对“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的执着践行
从按下急停按钮的果断
到跪地进行心肺复苏的坚持;
从脱下大衣为旅客御寒的温情
到日复一日的技能锤炼——
清河站用专业与担当
筑起了一道牢固的生命防线
让这个现代化的交通枢纽
成为安全与温情的象征
❤️❤️❤️
记者:李平
编辑:李祎乔
推荐 · 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