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尼日利亚,你脑海中最先浮现的或许就是拉各斯(Lagos),那里有两千万人口,人口十分拥挤,交通常常拥堵,却又极具活力,被称作“非洲的纽约”。
![]()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尼日利亚的政治中心,不在这座沿海经济的重要城市,而在距离海岸500公里的内陆新城阿布贾。这几乎就如同将首都从“上海”迁移至“雄安。
尼日利亚的精英们放弃现成的繁华,投入大量资金重新进行建设,他们究竟在担忧些什么?
首都选址的意义
翻开尼日利亚的地图,答案就一目了然,这个国家是被英国殖民者,强行拼凑起来的,北部主要是穆斯林占多数的豪萨-富拉尼族;西南是约鲁巴族(拉各斯所在地);东南是将基督教,作为主要信仰的伊博族,三个族群相互之间谁也不服谁。
![]()
拉各斯作为天然良港,也是经济引擎,然而它归属于约鲁巴族,若将首都设于此处,另外两个大族群会作何反应?国家重心过分倾向西南方向。
更为不利的是,拉各斯为沿海城市,政治中心暴露在海岸线上,和平的时候是优势,战争时则成了弱点。
阿布贾处于国家地理中心,是一处不属于任何大族群的“中立地带”,这个选址本身便是一个政治声明:权力并非归属于某一方,而是属于整个联邦。
![]()
历史的恩怨
“中立”在尼日利亚是用血换来的,1967年,独立仅7年的尼日利亚爆发纷争,东南的伊博族宣布独立,成立“比夫拉共和国”,这场战争持续了三年,上百万人饿死或战死,几乎将国家割裂,这便是著名的“比夫拉战争。
战后,尼日利亚高层察觉到,国家统一还不够稳定,拉各斯作为首都,不仅地理位置偏,而且在纷争时的立场也颇为尴尬,联邦政府需找寻一个“黏合剂”,寻觅一个所有族群都认可的政治中心,来强行压住那些割裂的势力。
在那场激烈战斗结束后,规划出了阿布贾,它的使命并非发展经济,而是“控制”割裂的倾向。
![]()
迁都背后的真实目的
所以迁都阿布贾,并非出于经济层面的考量,实则是一场,显而易见的政经冒险,核心目的简而言之是:续命!
第一方面,要平衡各个族群的利益,要是首都安放在拉各斯,约鲁巴族就会“近水楼台先得月”,北方豪萨族和东南伊博族必定会心生不满,把首都建在阿布贾这个“无人之地”,所有人都是“外来者”,反倒实现了政经上的公平,这恰似尼日利亚版的“天子守国门”,守护的不是边疆,而是国家内部的民族裂痕。
![]()
第二,需减轻拉各斯过度集中的状况,拉各斯在经济、人口、文化等层面高度独占,一旦拉各斯出现问题,整个国家都会被波及,构建阿布贾,就是营造另一个政经中心,把政经权力从拉各斯的经济权力中分离出来,防范国家被单一城市所制约。
第三,推动内陆地区发展,资金与资源老是流向沿海,大片内陆地区无人问津,新首都就像一个大发动机,硬行安置在国家“腰部”,试图带动中部和北部的经济发展。
![]()
根据上面所述内容,得出的结论为:拉各斯存在地理与族群偏见,再加上比夫拉战争的“历史梦魇”,最终致使尼日利亚精英们,在阿布贾“另起炉灶”,建造一座新城来实现国家的稳定。
这次迁都是非洲巨人,给自身脆弱国家体制钉上的一根代价颇高的“钢钉”。
![]()
那它成功了吗?从某种程度而言是成功的,尼日利亚至今仍是统一的国家,但它也造就了一个与民众脱节的“政治孤岛”。
当下的阿布贾,政客数量众多,道路十分宽阔,却缺乏灵魂;拉各斯依旧是那个叫人又爱又恨的经济中心,一个国家,拥有两个“首都”,这或许就是尼日利亚的命运模样。
你认为这种以“基建”来换取“统一”的模式,能够持久吗?欢迎评论区分享你的见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