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关注过自己的吃饭速度吗?
生活中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每个人吃饭速度各有不同:有快的,有慢的;有狼吞虎咽的,也有细嚼慢咽的。
那么,长期吃饭快和吃饭慢的人,在身体健康方面谁更占优势呢?
吃饭快和吃饭慢的人
谁更有健康优势?
吃饭快慢不仅是速度不同,在医学探究下,这两类人群未来身体健康的走向也各有不同。
1. 对体重的影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曾对644位居民进行研究发现,吃饭快的人体重指数、腰围、内脏脂肪面积均比细嚼慢咽的人都要大。
就男女而言,吃饭快对男性“局部胖”的影响更显著,增加104%腹型肥胖风险,85%的内脏型肥胖风险。
对于女性,吃饭快则对“全身胖”更有影响,会增加59%的超重与肥胖风险。
2. 吃饭快可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营养科魏帼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很多慢性胃炎患者最根本的病因是在年轻时进食不规律、狼吞虎咽。这样的吃法,食物并没有经过充分的咀嚼就进入了胃肠道,给胃肠造成负担不说,长期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出现消瘦、胃肠不适的症状表现,甚至出现胃炎。
3. 吃饭慢可降低“三高”风险
已有研究发现,增加咀嚼频率,减缓进食速度,可以减少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
2015年发表在《国际肥胖杂志》的研究指出,长期进食速度快的人,患有代谢综合征的比例为11.6%。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进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慢性疾病。
2022年,有机构曾做过一个实验,同样的饭菜,一位参与者5分钟吃完;另一位参与者花费30分钟吃,看看有什么区别。
参与者当天给出了最直观的体会:
![]()
而且24小时动态血糖仪测试发现:
吃得快的人,血糖波峰更高且波动面积更大;
吃得慢的人,血糖的波峰更平缓且波动面积更小。
吃饭习惯要怎么改?
当然,也不是吃饭越慢越好。国家心血管疾病重点实验室技术员付淑芳2020年在科普中国刊文建议,早餐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中晚餐的话一般25-30分钟。
平时习惯性吃饭太快的人,除了细嚼慢咽,怎么才能调整进食速度?
留出足够时间
建议早上7—8点吃早餐,11点吃午饭,晚餐时间以17—19点为佳,晚饭要与睡觉时间相隔4小时以上,每顿饭都要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进食。
每顿吃七分饱
经常吃太多、太撑不仅增加肠胃负担,还可能导致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在还未感觉到饱,但对食物的热情有所下降、进食速度明显变慢时,就该停下来。
先吃饱腹食物
如果一顿饭中有菜、有饭、有汤,建议先喝一点汤,然后吃蔬菜。不过要注意的是,要尽量避免肉汤这类高脂肪的食物,适当选择蔬菜汤、粗杂粮汤等低热量汤水类。
吃饭时要专心
许多人喜欢边吃边看电视或手机,但这样会让注意力过度集中在屏幕上,影响咀嚼和消化。吃饭时要专心,只做“吃”这一件事。
吃得稍微“粗一点”
尽量多吃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如荞麦、燕麦、红薯、黑米等粗粮,芹菜、油菜、空心菜、胡萝卜等蔬菜,有助于降低咀嚼速度。
偶尔吃饭太快导致胃疼、胃胀、不消化的人,可以饭后1小时左右到户外散步或做些舒缓的运动,促进胃肠道蠕动、加快消化吸收。接下来的几天,要注意适当减少食量,多吃清淡食物,有助于消化功能的恢复。
本文转载自『人民网』微信公众号,来源:央视网综合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 反邪专区
● 参与活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