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11月6日上午,“青年入乡发展”专题座谈会在湖州举行,但这次座谈会却不太寻常。
当“老师”的是8位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90后”“00后”青年人,他们之中,既有乡村运营公司的CEO、养蜂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也有咖啡文旅的主理人、农场的负责人。而充当“学生”的则是“60后”“70后”“80后”的湖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们。
![]()
张剑 摄
没有照本宣科的报告,没有拘谨的汇报,有的只是来自田间地头、乡村创场的鲜活实践与颠覆性思考。这堂课,解答的不仅是一座城市应如何吸引青年,更关乎如何将青年的“新创意”转化为城市领导班子思路谋划的“新打法”,以思维“破圈”推动工作“破局”。
“这既不是一次传统的座谈会,也不是一次常规的学习会,而是一次倾听青年心声、理解青年认知、学习青年思维的‘头脑风暴’。”湖州市委书记陈浩说。
青年来上什么课?
2025年5月8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首次公示了“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这一新职业;7月22日,它正式被列入第七批新职业名录。南浔区入乡青年代表黄彬彬就是这样一位乡村运营官。
2022年,她和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伙伴,一起踏上了乡村运营的路,成立了杭州向村乡创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4月,与窑里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达成合作,以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制的模式,正式启动整村运营。黄彬彬团队结合窑里村的区位优势和文化特点,把它定位为“儿童友好艺术村”,小到一间咖啡馆的改造、一套标识体系的更新,大到整个村子的策划、招商与品牌打造,都通过考虑村庄的实际需求,慢慢解决发展中的卡点。
如今,曾经一百多间已经确权待盘活的农房生长成了20余家新业态,“青年入乡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黄彬彬说,通过整村运营培育土壤,让20多位青年主理的新业态自然生长,这种构建生态的“平台思维”,超越了单个项目的成败。
![]()
窑里村。
扎根德清的片区CEO牟琳也有着相似的故事。大学毕业后,她放弃了城市的繁华,扎根德清。2016年,牟琳加入宇诚集团参与“江南瑶坞”项目,完成了从“建房子”到“运营乡村”的认知蜕变。2024年,她创立“只此莫干”品牌,打造了“黑沙滩咖啡”“遇见地心洞穴咖啡”“格林恩咖啡”等“咖啡+文旅”系列IP,形成“投资—规划—建设—运营”全链条模式,这样的模式让闲置地块变成网红打卡地,让老村落变成宜居宜游的文旅空间。“入乡不是简单的‘扎根’,而是‘共生’。”牟琳说。她的故事也证明着,成功的乡创不是外来者的强行植入,而是与乡村肌理的深度共鸣。
8位青年就这样在“课堂上”一一分享着自己的实践。当然,对于一堂课来说,仅仅分享经历还不够。在青年入乡创业的过程中,他们亲身走过艰难的路,自然也生发出不少感悟与建议,不是简单的“致富经”“成功学”,而是湖州青年入乡发展的“逻辑学”“方法论”。
比如牟琳就提出,青年入乡创业之路并非坦途,项目审批繁琐、资金压力大、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常常让创业者举步维艰。因此,希望能够优化“一站式”服务体系,加大政策精准扶持力度,完善乡村基础设施配套等。浙江卉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办人郑云宇也提到,青年入乡发展既要“有热情”,更要“有韧性”,农业是慢产业,不可能一蹴而就,遇到市场波动、人才短缺这些问题时,不能轻易放弃,要学会用学习补短板、用合作破难题。针对人才短缺这个共性问题,他希望能构建“引进+培养+留存”的青年农业人才全链条体系让青年真正把乡村当成“事业扎根地”而不是“临时落脚点”。
为何是湖州?
这些年,湖州青年入乡发展硕果累累。比如推进全国首部青年入乡发展地方立法,建成全国首个青年入乡发展学院,运营全省首个青年入乡实践站点,打造了一批标志性成果。据统计,湖州位列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榜单第28位,在GDP 4000到6000亿体量城市中列第2位、仅次于珠海。
青年入乡为何源于湖州、兴于湖州、成于湖州?
“90后”西北姑娘刁苏文或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她和两位同伴分别有乡村运营经验、有高校教育背景、有互联网大厂经验,想要一起创业,去哪里?有一天,她们三人在一起吃饭,刁苏文边吃边问:现在全国乡村做得最好的地方是哪里?同伴们告诉她,湖州安吉连续七年蝉联全国旅游百强县第一名,而且,湖州和安吉都在大力招引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叫“青年入乡发展”。“当下我就说,那就去湖州、就去安吉,我们要去最好的地方闯,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更有价值、创业才更有价值。”刁苏文说。
于是,她们的创业项目——安吉联大全国大学生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始推进,刁苏文团队结合安吉旅游产业的需要,通过县旅游协会相关单位深入调研旅游产业人才需求,精准将洛阳文旅学院的学生引入安吉,在真实的产业环境中学习、生活、实践一整年。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安吉县委县政府、县农业农村局、溪龙乡人民政府等给予刁苏文非常大的支持,包括一同排摸、对接全国院校,以及将已经腾退空置的原溪龙乡中心小学安吉联大的校舍。“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们的项目一定做不成。”刁苏文感慨。2025年上半年,安吉联大实现在安实习转化率超过90%,为安吉旅游产业、电商产业、文创产业等新增了超过70名年轻人,外来的年轻人真的在安吉留了下来。
![]()
安吉联大项目。
而刁苏文本人和团队也早已变成了“新安吉人”,享受当地人才政策,也在安吉买了人才共有产权房,真正地把根扎在了安吉的土壤,投入了湖州的怀抱。
前不久,湖州市人大开展了青年入乡立法的调研,专门对“乡”的概念作了界定,其中讲到“青年入乡的‘乡’是城乡融合之‘乡’”。“湖州青年入乡的‘乡’,不是一块田野,而是一方舞台,从乡村范畴延伸至城乡全域,承载着产业升级、青年成长、共富先行等多重使命。”湖州市委书记陈浩表示。
青年入乡给湖州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他们重新定义乡村价值、创新裂变产业价值、传承焕新文化价值......他们用自己的新理念、新思维、新技术,探索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实践的新路径。当然,湖州也没有辜负这些青年人。
这些年,湖州加快打造“青创新城”,设立“5·20湖州人才日”,每周三举办“人才会客厅”,迭代实施“人才新政5.0版”。
据统计,“青创新城”建设3年来,全市已培育标志性青创项目达100余个,当前,全市已构筑“两大青创走廊、六大青创城、十八个青创圈”。为了让青年留得住、干得好。近年来,湖州还推出青创银行、青创驿站、青创学院等配套载体,在安居、培训、信贷、孵化等环节提供全链条扶持。
今天,8位入乡青年的“课”虽然结束了,但是湖州与青年人的故事仍在继续。在湖州,最好的青年政策,不仅是给青年以机会,更是虚心地向青年学习。当城市的决策者与田野的开拓者坐在一起,当经验与灵感相互碰撞,一座城市与一代青年的双向奔赴,便有了最动人的图景。
原标题:《8位青年人为什么能给湖州市的领导们上课?》
栏目主编:陈抒怡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刘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