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5日清晨,美国白宫连续发布两份由总统特朗普签署的行政令,宣布自2025年11月10日起取消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10%所谓“芬太尼关税”,并将24%的对华对等关税暂停期限延长至2026年11月10日。数小时后,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宣布自2025年11月10日13时01分起,在一年内继续暂停实施24%的对美加征关税税率,保留10%的关税税率。这场持续半年多的中美关税博弈,终于按下暂停键。
![]()
这场看似突然的“休战”,实则早有征兆。 十天前在韩国釜山举行的中美元首会晤中,中方就以“对话比对抗好”定调双边关系,强调要“携手多办一些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实事、好事”。当时双方经贸团队已在吉隆坡达成初步共识,如今行政令与公告的相继发布,正是对釜山会晤成果的具体落实。值得玩味的是双方公告的时间差——美方于华盛顿凌晨率先公布,中方则选择在北京工作时间发布响应文件。这种微妙的时序安排,暴露出两国间深层次的战略互疑。有观察人士指出,中方显然在等待美方先亮出底牌,毕竟特朗普政府反复无常的外交风格早已世人皆知。
从技术细节看,中美的政策协调达到了惊人的精确度。 中方公告明确将生效时间设定在11月10日13时01分,这正好对应美国东部时间11月10日凌晨00:01,与美方行政令生效时间分秒不差。这种原子钟级别的同步,既体现双方谈判团队的专业性,更传递出重要的政治信号:任何一方都不愿在执行层面给对方留下口实。不过这种精密协调背后,藏着两个大国各自的算计。 美方在宣布关税让步的同时,财长贝森特仍不忘公开质疑中国是否“可靠的合作伙伴”,扬言要建立独立稀土供应链;而中方公告虽言辞简洁,却暗含“谈,大门打开;打,奉陪到底”的潜台词。这种边合作边提防的奇特状态,恰是当前中美关系的真实写照。
深入分析关税调整的具体内容,会发现其中暗藏玄机。 美方取消的10%“芬太尼关税”原本就带有明显的政治操弄色彩,将其移除更多是象征性姿态;而暂停24%对等关税才是实质性的经济让步。中方相应地保留10%基础关税,既维持了对美反制能力,又为后续谈判留出空间。这种精心设计的关税架构,反映出两国经贸团队高超的博弈智慧——既要通过让步缓和关系,又要守住各自底线。要知道,这些数字背后关联着数千亿美元的贸易额,每半个百分点的调整都牵动着全球产业链的神经。
从更宏观视角看,这次关税休战超越单纯的经济意义。 在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期间,中方多次强调要“推进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反对“脱钩断链”。中美的关税妥协,实际上给面临衰退风险的全球经济注射了一剂强心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若中美关税战持续升级,可能导致全球GDP损失高达1.5万亿美元。现在双方选择各退一步,等于把世界经济从悬崖边拉了回来。 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领域,中美产业链高度融合,关税壁垒的降低将显著加速技术创新扩散。
![]()
不过要说这是中美关系的根本转折,恐怕为时尚早。 特朗普签署的行政令明确将关税暂停期限设定为一年,这种短期安排本身就埋下变数。而美方同步暂停的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更是留下回旋余地——一旦认为技术安全受到威胁,华盛顿随时可能重启管制。中方公告特别强调“有利于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这句话的潜台词正是对美方政策连续性的担忧。 毕竟在特朗普首个任期内,中美就曾经历“达成协议-撕毁协议-重新谈判”的循环怪圈。
这次休战的最大赢家,或许是挣扎在成本压力下的跨国企业。 从汽车制造商到电子产品代工厂,从农产品贸易商到半导体设计公司,无数企业的财务总监终于可以暂缓计算关税成本。但聪明的企业家们都在忙着做两件事:一是加快实施供应链多元化战略,二是增加对政策风险对冲工具的采购。他们心里清楚,这轮休战只是暴风雨间的间歇,而非持久晴天的开始。 毕竟中美在科技标准、市场准入、知识产权等领域的深层矛盾,远非关税调整所能化解。
有意思的是,这场关税博弈还衍生出独特的“公告外交”现象。 两国通过几乎同步又保持微妙时差的官方通报,既向国内民众展示谈判成果,又向国际社会传递合作信号。这种精心编排的信息发布,本身就成为新型大国关系的演绎方式。当读者对比中美公告文本时,能清晰感受到两种不同的外交语言风格:美方文件充满法律术语和具体时间节点,中方公告则言简意赅却暗含深意。这种差异背后,是两国政治体制与决策机制的深刻映射。
展望未来一年,中美关系将进入难得的机遇窗口期。 随着APEC会议东道主身份由韩国交接给中国,深圳筹备2026年峰会的进程将为双边合作提供新平台。但在表面缓和的背后,两国在南海、台海、科技等领域的战略竞争仍将持续。这次关税休战最宝贵的启示在于:当两个大国都能保持战略克制,在冲突边缘主动刹车,世界经济就能获得喘息空间。不过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大国博弈从来不会因短期妥协而改变根本方向——现在的休战或许只是为下一轮博弈积蓄能量。
![]()
对于关注国际局势的观察者来说,要读懂中美关系不能只看白宫公告或财政部文件,更要洞察那些未言明的信号:比如两国军舰在敏感海域的相遇距离是否扩大,高层通话频率是否增加,学术交流签证审批是否提速。这些看似微小的变化,往往比关税百分比更能反映两国关系的真实温度。而现在,温度计上的水银柱正在从冰点缓缓回升——尽管没人知道这次回暖能持续多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