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画榆林
韩国国防部长安圭柏和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刚在首尔把第57次韩美安全协商会议给开完了,这是俩人今年上任后第一次一起主持这个会,也是赫格塞思亚洲之行的最后一站。
他之前已经去了日本、马来西亚和越南,这么密集的行程,明摆着韩美同盟在美军印太战略里的分量不一般。
这俩防长也是够拼的,赫格塞思3号下午到韩国,连口气都没喘匀,就跟着安圭柏去了朝韩非军事区的联合警备区视察。
![]()
前言
李在明提出 “2030 年前收回战时指挥权” 的主张,并非偶然,而是基于韩美同盟关系的历史背景与当前韩国国内的政治需求。
从历史渊源来看,韩国的战时指挥权自朝鲜战争结束后长期由驻韩美军掌握,1994 年韩国收回 “平时指挥权”,但 “战时指挥权” 仍由韩美联合司令部司令(通常由美军将领担任)掌控,这一安排被韩国部分政治力量视为 “国家主权不完整” 的象征。
![]()
进入 21 世纪后,韩国曾两次推动战时指挥权收回进程,分别在 2007 年、2014 年与美国达成相关协议,但均因地区安全局势变化(如朝鲜核问题升级)未能如期实施。
当前契机则与韩国国内的 “主权意识觉醒” 密切相关:2024 年韩国总统选举期间,“收回战时指挥权” 成为主要候选人的核心议题之一,李在明在竞选纲领中明确将其列为 “首要外交政策目标”,主张通过 “强化韩国国防实力” 与 “深化韩美协商”,在 2030 年前完成战时指挥权的全面移交。
![]()
2025 年 3 月,李在明在首尔举行的 “韩美同盟未来发展论坛” 上,首次公开详细阐述这一计划,明确移交的时间节点与具体路径,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分阶段移交与国防能力建设支撑
李在明提出的 “2030 年前收回战时指挥权” 计划,并非 “一步到位”,而是设计了 “分三阶段推进” 的具体路径,同时强调以 “强化韩国国防实力” 作为移交的核心支撑。
第一阶段(2025-2026 年)为 “协商准备期”,重点与美国就移交的法律框架、指挥体系衔接、情报共享机制等展开细节谈判,同时成立 “战时指挥权移交筹备委员会”,由韩国国防部长牵头,联合军方、外交部、情报机构等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
第二阶段(2027-2028 年)为 “能力建设与模拟演练期”,韩国计划投入 85 万亿韩元(约合 650 亿美元)用于国防装备升级,重点采购隐形战斗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侦察卫星等装备,同时每年与美国举行 “联合指挥模拟演习”,逐步替代原有的韩美联合司令部指挥模式,让韩国军方将领主导演习中的战术决策。
第三阶段(2029-2030 年)为 “正式移交与过渡期”,计划在 2030 年 12 月前完成战时指挥权的法律移交程序,成立由韩国将领担任司令的 “韩国联合国防司令部”,替代原韩美联合司令部的战时指挥职能,美军则转型为 “支援角色”,主要提供情报、后勤与装备支持。
![]()
李在明在公开演讲中强调,这一计划的核心是 “在保障韩美同盟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国家主权的完整”,同时承诺移交后韩国将承担起 “半岛安全的主要责任”。
美国的 “谨慎回应” 与韩国的 “主动推动”
李在明的主张公开后,韩美双方的态度呈现出明显差异 —— 韩国方面积极推动,美国则保持 “谨慎回应”,双方的博弈成为事件的关键看点。
韩国方面,李在明政府将 “收回战时指挥权” 纳入 “2025-2030 年国家安保战略”,由外交部、国防部组成专项谈判团队,于 2025 年 4 月、6 月两次赴美举行高层协商,韩国国防部长在与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的会谈中,明确提出 “2030 年为不可变更的时间节点”,同时承诺韩国将在未来 5 年把国防预算占 GDP 的比例从 2.8% 提升至 3.5%,以证明自身的国防能力。
![]()
美国方面,态度则相对克制: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在记者会上表示,“美国支持韩国在适当时候收回战时指挥权,但需以‘不影响半岛及地区安全稳定’为前提”,同时强调 “移交的时间与方式应基于韩美双方的共同评估,而非单方面设定节点”。
美国国防部的内部报告则指出,当前韩国在 “导弹防御系统整合”“多军种协同作战能力”“情报分析处理效率” 等方面仍存在不足,若过早移交可能影响韩美联合防御体系的有效性。这种 “韩国主动推动、美国谨慎观望” 的态势,使得战时指挥权收回进程充满不确定性。
![]()
支持与反对的分歧与博弈
李在明的主张在韩国国内引发激烈的政治分歧,支持与反对的声音形成鲜明对立。支持阵营主要包括韩国执政党(共同民主党)、部分国防专家与民族主义团体:共同民主党在国会中推动《战时指挥权收回特别法》立法,主张 “收回战时指挥权是维护国家主权的必然选择”。
国防专家则认为,随着韩国国防预算的增加与装备现代化的推进,韩国已具备承担战时指挥责任的能力,2024 年韩国国防白皮书显示,韩国军队的现役兵力达 55 万人,装备有 F-35 隐形战斗机、“玄武 - 4” 弹道导弹等先进装备,国防实力在全球排名第 6 位。
![]()
反对阵营则以在野党(国民力量党)、部分退役将领与亲美团体为主:国民力量党领袖在国会质询中指出,“在朝鲜核问题与导弹威胁未得到有效缓解的情况下,强行设定 2030 年节点风险过高,可能导致半岛安全局势失控”。
李在明的主张不仅引发韩美关注,也受到朝鲜、中国、日本等周边国家的密切关注,各方从自身安全利益出发,对这一计划作出不同评估。
![]()
朝鲜方面,态度明确反对,朝鲜外务省发言人在声明中表示,“韩国收回战时指挥权本质上是‘强化韩美军事同盟’的幌子,将加剧半岛的军事对抗态势”,同时警告称,若韩国 “过度军事化”,朝鲜将采取 “更强硬的反制措施”,包括加强核武器与弹道导弹的研发部署。
中国方面,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尊重韩国的主权选择,但希望韩美同盟的发展不针对第三方,不影响地区和平稳定”,同时强调 “半岛问题的解决应坚持对话协商,通过构建‘半岛和平机制’实现长治久安”。
![]()
结语
日本方面,态度相对复杂:日本外相在与韩国外长的会谈中表示,“理解韩国对主权完整的追求”,但同时希望 “韩美指挥权移交过程中,能充分考虑与日本的安全合作协调”,日本担心战时指挥权移交后,韩美日三国的情报共享与联合军演机制会受到影响。
![]()
国际舆论则普遍认为,李在明的主张将重塑东北亚地区的安全格局,若能顺利实施,可能提升韩国在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但也可能因韩美协调不畅、朝鲜反制等因素,引发新的地区紧张局势。
参考信源
![]()
![]()
新民周刊(权威时政媒体):
韩美联合声明相关报道(基于双方官方披露):参考摘要 1 中联合声明内容,原文链接:
韩国能在2023年收回战时作战指挥权吗
中国青年报 2018年05月24日
李在明任内能收回韩军战时指挥权吗?
2025-10-14 新民周刊
美国防长来了,引进核动力潜艇议题搅动韩国
2025-11-05 环球时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