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公里边境线,二十四轮谈判,一场持续了四十年的边界对话即将抵达终点。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不丹,与中国有着约600公里的边境线,却是中国14个陆上邻国中唯一尚未建交的国家。这个被称为“雷龙之国”的地方,却飘扬着一面与中国古代黄龙旗渊源深厚的白龙旗,成为历史与现实的奇妙连接。
![]()
而不丹与中国的联系,早在几百年前就已埋下伏笔。不丹的国旗上绘着一条白色的龙,与中国清代黄龙旗有着不解之缘。
1907年,不丹建立现代意义上的王权制度,乌颜·旺楚克登基为第一位国王。当时的不丹在设计国旗时,主动向北方的清朝帝国汲取象征元素。
不丹以黄色为底的龙旗,在样式上承续了清朝黄龙旗的礼制意味,黄色与权力相连,龙与统治象征重叠。
![]()
但不丹并未照搬,而是把底色调整为更贴近藏传佛教的橙黄两色,并把龙化作本土文化中的“雷龙”,成为宗教系统里的护国神。
这是一场颇具心思的文化嫁接。一方面借用了清朝宗藩体系的符号权威,稳定内部秩序;另一方面又不触怒当时真正掌握南亚力量的英国。
这面旗后来不仅没有被时代淘汰,反而在2008年被写入不丹宪法,正式成为国家象征。甚至不丹王室在国庆演讲中曾把这面旗称为国家的灵魂。
![]()
而中不边界谈判的历史,是一段持续近四十年的漫长旅程。
自1984年起,中国和不丹开始轮流在北京和不丹首都廷布举行中不边界会谈。这一年4月17日至18日,第一轮边界会谈在北京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访问我国的第一个不丹官方代表团。
从那时起,双方就保持着每年一次的会谈频率,截至2024年8月,双方已举行了二十五轮边界会谈以及十四次边界问题专家组会议。
![]()
谈判过程中,两国签署了多项重要协议。1998年,两国在第十二轮边界会谈期间签署《关于在中不边境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
这是两国第一个政府间协定,对维护两国边境地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中不通过视频方式在北京和廷布签署 《关于加快中不边界谈判“三步走”路线图的谅解备忘录》 ,对加快两国划界谈判、推动中不建交进程意义重大。
![]()
实际上中不关系的发展始终绕不开一个关键变量,印度。
不丹虽然一直是独立国家,但其外交政策长期受到印度的深刻影响。
而印度对不丹的焦虑,源于其对锡金痛失的记忆。锡金曾是一个独立国家,夹在中印之间,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
然而,从1949年印度签订“友好条约”开始,锡金一步步被印度蚕食。1975年,印度直接出兵占领锡金,并通过所谓的“公投”将其并入印度版图。
锡金的命运让不丹领导人心有余悸。尽管印度长期以来通过外交和经济援助控制不丹,但不丹始终保持警惕,不愿步锡金的后尘。不丹与中国日益紧密的接触,正是其寻求摆脱印度控制的一种尝试。
不丹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紧邻印度的“鸡脖子”,西里古里走廊。
![]()
而这条走廊是连接印度本土与东北六邦的唯一通道,地缘位置极其敏感。
一旦中国通过不丹扩大影响力,印度的东北地区将变得孤立无援。
2017年,中方在洞朗地区修建道路时,印度以“不丹请求帮助”为由,非法越界进入中国领土,与中方对峙长达71天。最终,印军撤退,但印度对洞朗的焦虑始终未减。
![]()
不丹向中国靠近,不仅仅是地缘政治的考量,更是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双边贸易额约6379万美元,其中不丹对中国的出口额约290.4万美元,同比增长1.7%。这一数据表明,不丹正在寻求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多元化。
旅游业本是它的支柱,疫情一来,游客锐减,收入坠落。青年失业率持续攀升,饮食与房租的现实压力让人不再满足于山国的静美。
![]()
越来越多的不丹年轻人开始在公开讨论里追问:能否在外交与经济上寻找新的出路?
如果中不成功划定边界,不丹的经济发展将迎来新机遇。中国可以帮助不丹建设铁路和公路,形成跨境贸易网络,将不丹的发展融入 “一带一路”倡议。
这将显著提升不丹的经济水平,减轻其对印度的经济依赖。
![]()
实际不丹的需求很现实。这个国家体量不大,经济上需要外部帮助来提升基础设施、能源与旅游的可持续性。就像当下很多小国的做法一样,扩大伙伴网络既是发展手段,也是避免单一依赖的策略。
当中不边界划定完成,两国建交进程将步入快车道。这不仅是不丹外交的重大突破,更是中国南亚战略的重要进展。
而对于中国来说,与不丹的合作不仅是经济上的互利,更是战略上的突破。通过推动中不关系,中国可以进一步削弱印度在南亚的影响力,打破其在该地区的长期垄断地位。
![]()
中不边界的划定,将彻底解决两国间的历史遗留问题,为双边关系注入更强的信任基础。不丹有望成为继尼泊尔之后,又一个与中国实现全面经济合作的南亚国家。
当中不边界划定完成,洞朗地区将不再是三方问题,而是中印双方的问题。这不仅简化了问题的复杂性,也凸显了中国在边界谈判中的诚意。
而外界将更加清楚,中印边界问题之所以久拖不决,责任主要在印度一方。
![]()
回顾1907年的选择,不丹王室以“借壳生存”的智慧,在大清晚期借用了黄龙旗的礼仪威望又避免触怒英国,这是一场精密的平衡工程。
今天,这种平衡的需求依旧存在,但手段与场景已然变化。条约、援助、基础设施、环保项目、旅游政策,每一条都是平衡的杠杆。
不丹廷布宗堡上空的白龙旗依然飘扬,而喜马拉雅山另一侧的中国,正以尊重和耐心的姿态,等待与这个山中小国握手的时刻。
![]()
而那条飘了百年的白龙,或许很快将见证一场迟来的建交,成为两国友谊的新象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