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下降,候鸟又开始了一年的迁徙。在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日前已拍到了群鸟起飞、降落的鸟浪。保护区负责人介绍,前一阶段,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琵鹭在保护区内的数量达到了478只,创历史记录。在南汇东滩,鸟类调查人员观察到,由于前期气温异常偏高,雁鸭类等部分候鸟推迟了迁徙时间,“往年南汇东滩10月初就能看到不少雁鸭类,今年10月底才看到数千只。” 478只,崇明东滩白琵鹭数量创上海记录
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负责人介绍,前阵子,在保护区内栖息的白琵鹭最高峰有478只,创造了保护区1998年成立以来数量之最,也是上海多年来数量之最。
11月5日,保护区监测人员在生态修复区内还记录到一只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遗鸥。遗鸥繁殖于哈萨克斯坦东北部、蒙古、中国中北部和俄罗斯东南部的湖泊。越冬于中国东部沿海、朝鲜半岛、渤海湾和黄海。遗鸥是鸥科濒危候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物种。此前,东滩保护区也有过遗鸥的零星记录。
![]()
拥有一把扁扁“勺子”的白琵鹭(资料图) ![]()
遗鸥
除了白琵鹭,小天鹅、黑脸琵鹭、白琵鹭、豆雁、鸳鸯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都已经陆续飞抵东滩。保护区生态修复区内,雁鸭类集群游弋、鸻鹬类低空翱翔,秋季迁徙候鸟与越冬候鸟齐聚。它们或在浅滩中梳理羽毛,或在芦苇丛边寻觅食物,动静之间尽显生机与活力。
小天鹅是这些重点保护鸟类中的“明星”,姿态优雅,和崇明东滩的环境,构成了一幅秋冬美妙的画卷。2022年12月6日,保护区观察记录到2900只小天鹅,刷新了近20年来小天鹅在东滩保护区的记录,接近上世纪80年代高峰期数量。“这几天,小天鹅的数量不到300只,还没有到最高峰。”该负责人介绍。
![]()
小天鹅(资料图)郑运祥摄
崇明东滩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上的关键中转站,同时也是雁鸭类、鹤类、鸥类等众多水鸟的重要越冬地,候鸟们在长途飞行中需要补充能量,便在食物丰富、环境优良的崇明停歇,有一部分则把这里当作了越冬家园。
随着后续气温持续下降,到12月、明年初,更多候鸟将从北方长途跋涉飞抵东滩,届时,东滩保护区将迎来候鸟栖息的高峰期。保护区管理中心也将持续密切关注候鸟迁徙动态,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与日常管理,掌握候鸟种群数量、栖息分布等情况,为越冬候鸟营造安全、适宜的栖息环境。
![]()
在崇明东滩栖息的成千上万只候鸟,摄于今年10月底 气温偏高,有些候鸟推迟了旅行
南汇东滩也是候鸟迁徙过程中的停歇地。上海自然博物馆研究员何鑫长期进行南汇东滩鸟类调查。据他观察,今年可能由于气温偏高,一部分候鸟推迟了从北方启程的时间,“雁鸭类今年来的特别晚,以往10月初就来了,今年10月下旬才来,晚了三周左右。”
![]()
![]()
![]()
![]()
抵达南汇东滩的候鸟,摄于今年10月23日 何鑫摄
除了南汇东滩,九段沙湿地、奉贤边滩等滩涂湿地也迎来了一些候鸟。市民在市区的一些公园也能发现迁徙路过的候鸟。
本月是上海市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将持续打击非法捕猎贩卖鸟类行动,开展正面结合与反面警示相结合,多层次、多样化、全覆盖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的爱鸟护鸟意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