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来自今日头条头条精选项目
![]()
凌晨4点,邻居的哭喊声又一次划破加沙夜空。37岁的护士阿什拉夫从睡梦中惊醒——此前,他已经失去了几位家人。这样的清晨,在加沙已是常态。
![]()
阿什拉夫搬柴火
天还没亮,他要步行3公里去医院上班。路上随时可能遭遇轰炸。下班后,他挤在混乱的面粉分发点,为一家人争抢口粮。这里的水价是北京自来水价的17倍,他们用麻布袋围成“浴室”,寒风从缝隙里直往里灌。
他8岁的女儿开始偷偷藏起面饼。“我半夜饿的时候可以吃。”女儿小声解释。阿什拉夫的弟弟上个月回废墟寻找生活用品,再也没能回来。
一篇题为《一个加沙家庭的循环日常:在枪声与废墟中,寻找食物与水》的报道,通过阿什拉夫等人的讲述,告诉我们:在加沙,活着成了每天都要重新学习的技能。
10月的停火协议生效了,但炮声没有停止。据央视10月11日报道,协议生效后以色列国防军虽宣布已完成撤军部署,但强调“黄线仍然深入加沙地带”,保留“再次与哈马斯开战”的作战能力。11月4日,新华社报道又指出,停火协议“艰难推进”,以军多次以安全为由袭击加沙地带,造成至少226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这究竟是停火还是战火的中场休息?
协议白纸黑字写着撤军、交换人员、人道援助,但现实是另一回事。以色列总理说军队“仍在加沙驻守”,哈马斯坚持要以军完全撤出。双方各说各话,受苦的是平民。一位巴勒斯坦分析人士说得直白:没有真正的国际监督,这份协议撑不了多久。
![]()
当地时间10月10日,加沙地带南部,卫星图像显示汗尤尼斯遭到破坏
果然,以军不断以“违反协议”为由重启战火,哈马斯指责以色列阻挠援助。信任?在这里是奢侈品。
停火协议艰难推进的同时,以军虐囚丑闻的再发酵,又给孱弱的信任带来阴影。曾揭露以军虐囚内幕的前首席法务官突然失踪,11月被发现时已被逮捕。
此事引发不少人对以色列政府和军方的批评。不少民众质问,以军不解决虐囚问题却报复当事人,令人大跌眼镜。批评者指出,以色列司法部门对涉及巴勒斯坦人的暴力事件的调查常常不全面,即便查明以方涉事军人有错,也只是略施惩罚了事。
信任的孱弱不仅仅体现在停火协议推进的艰难、在押人员基本权利的保障,也体现在加沙居民目前最需要的人道救助中。
战争摧毁的不仅是房子。加沙九成房屋损毁,银行系统瘫痪导致取现手续费高达50%。孕妇营养不良,早产儿激增。零星进入的援助就像沙漠里的一滴水,改变不了干涸的命运。
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七国外长开会支持停火,美国特使确认撤军,但加沙居民在领取援助时依然会遭遇枪击。当250克咖啡被炒到折合人民币420元,当有人为抢面粉丧生,停火协议对普通人来说,遥远得像个笑话。
阿什拉夫说得实在:“世界有在关心巴勒斯坦,但以色列有被阻止继续战争吗?”
出路在哪里?也许在于把“暂停”变成“结束”:解除封锁,让援助畅通无阻;建立真正的国际监督;坐下来谈解除武装和完全撤军;最终走向“两国方案”。
但现实是,以色列没承诺完全撤军,哈马斯坚持结束占领才解除武装。而加沙居民,继续在废墟间流浪。
![]()
阿什拉夫说:“谈论耐心是多么轻松,而我们要忍受它却是多么艰难。”
苦难远不止缺吃少喝。阿什拉夫在废墟中找到女儿的童年笔记本,却在另一次撤离中再次遗失。小女儿问他:“如果我长大了战争还在,还能躲在你怀里吗?”
这些问题,比炮声更让人心碎。
废墟里偶尔会长出玫瑰。但那不是希望的象征,而是被迫的坚韧。加沙要打破这个死亡循环,需要的不是怜悯,是正义真正降临这片土地,是这里的人民真正有机会重建家园。
撰文|李哲
主编|李锦
审核|朱宗威
*文章为主编有态度原创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出品 | 潇湘晨报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