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河北廊坊一场本该满溢幸福的婚礼,却被一场恶意拦车闹剧蒙上沉重阴影。当承载新人期许的婚车在酒店停车场准备启程奔赴仪式现场时,一群不明身份者突然强行拦停,抛出的要求令人咋舌:要么交付50条普通香烟,要么支付10条高档香烟,否则坚决不予放行。
![]()
按当地婚车常用喜烟的市场价格核算,这笔变相“买路钱”高达6000元。新人在大喜之日被迫与对方僵持近一小时,为不耽误婚礼吉时,最终只能无奈弃用婚车,狼狈打车赶往现场。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事发地街道办值班人员面对求助时,竟轻描淡写称这种行为“很常见”,甚至抛出“有人拦比较好”的荒谬论调,将陋习视作常态,让公众哗然。
这番纵容之语与拦车恶行同样令人愤慨,本质上是对歪风邪气的默许,更是对公共秩序的漠视。追溯传统婚俗,拦婚车讨喜本是邻里亲友间传递祝福的温馨互动:几粒喜糖、一个象征吉祥的小红包,图的是热闹氛围,守的是“自愿赠与、金额微薄”的公序良俗,核心是“讨个彩头”而非“强取豪夺”。但廊坊这起事件中,6000元的巨额索求早已远超“讨喜”的合理边界,拦车者以堵路相要挟的强制姿态,褪去“喜庆”外衣后,实则是借婚礼之名行敲诈之实的违法行为。这种将他人幸福当作敛财工具的行径,哪里是什么民俗传承,分明是对传统的亵渎、对他人权益的掠夺,更是对公共秩序的公然践踏。
![]()
法律早已清晰划定民俗与违法的红线。专业律师明确指出,此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拦车阻碍正常通行、向当事人施压索财的行为,已完全脱离民俗范畴,涉嫌构成违法犯罪。6000元的索求金额,已达到我国刑法中敲诈勒索罪的立案标准阈值,一旦当事人报案追责,拦车者或将面临刑事处罚。即便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这种强拿硬要、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也已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可依法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相应罚款。河南项城曾有男子因多次拦婚车强行索财,被当地警方依法行政拘留13日,这一案例早已为此类歪风邪气敲响警钟,彰显了法律对违法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更值得警惕的是,“有人拦比较好”这类错误认知,正在为恶行滋生提供温床。当恶意索求被包装成“民俗传统”,当违法行为被曲解为“热闹氛围”,不仅会让新人的人生重要时刻蒙上阴影,更会不断侵蚀社会公序良俗,助长“趁喜打劫”的歪风蔓延。近年来,类似事件屡见不鲜:长春一男子拦婚车索要财物未果,怒而掰断劳斯莱斯车标;咸阳三名车主结伙拦路,强行索要20条中华烟才肯放行……这些事件的本质,都是对民俗的刻意曲解和对法律的公然漠视,若不及时遏制,只会让歪风愈演愈烈,破坏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民俗的生命力在于传承祝福与相互尊重,而非裹挟胁迫与肆意掠夺。拦婚车强索财物从来不是什么“好习俗”,而是披着传统外衣的恶行。街道办等基层部门作为公共秩序的维护者、民俗文化的引导者,更应认清此类行为的违法本质,主动承担起规范引导的责任,而非纵容默许、放任不管。法律的红线不容触碰,对于这类借婚俗之名行违法之实的行径,相关部门应主动介入、依法严惩,以儆效尤,让违法者付出应有代价。
![]()
唯有清晰划清民俗与恶行的边界,用法治力量遏制歪风邪气,才能让婚礼回归本应有的纯粹与美好,让喜庆不被贪婪裹挟,让传统习俗真正传递温暖与祝福,让民风民俗在法治框架下焕发健康生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