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中节能皓信CECEPEC)
![]()
对许多上市公司而言,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准确识别、评估并披露议题相关的风险与机遇,是实践中的核心难点与关键挑战之一。企业常常面临“如何理解议题带来的风险和机遇”“从哪些角度切入定量财务影响”,以及“如何将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披露”等共性困惑。
内地三大交易所此前发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及第一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已为议题的风险与机遇评估提供了方向性的框架指导。然而,当企业面对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等具体议题时,这些原则性要求因操作性和引导性较弱,导致企业在精准识别与定量评估等环节依然面临挑战。
2025年9月5日,证监会指导内地三大交易所就第二批《指南》征求意见,对上述痛点给予针对性回应。本批《指南》新推出《第三号 污染物排放》《第四号 能源利用》和《第五号 水资源利用》三个议题应用指南,重点针对议题相关风险和机遇的识别与评估、核算流程与方法、披露要点等重点难点问题提供更加细化的指导,标志着A股ESG信息披露体系正朝着更标准化、更落地的方向推进。
![]()
为什么要评估议题相关风险和机遇?
评估议题相关的风险与机遇,并非仅是回应监管的合规动作,更是企业构建长期商业韧性、打造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内地三大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及配套《指南》,其披露框架均延续并强化了国际认可的“治理—战略—影响、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与目标”这一四要素核心逻辑。其中,风险与机遇评估则是衔接企业治理与战略落地的关键环节。
从内部管理视角看:
企业开展系统性的风险与机遇评估,能够将抽象的可持续发展议题转化为具体的管理行动和资源配置依据。这一过程推动企业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管理,通过识别ESG因素在短期、中期和长期对现金流、融资成本及战略韧性的实质影响,使董事会和管理层能够以财务语言理解ESG价值,并将其纳入核心决策。同时,评估过程也有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针对气候物理风险、转型风险或供应链中断等建立缓冲机制,降低潜在财务损失,并主动把握绿色技术、循环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增长机遇,从而增强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和战略韧性。
从外部政策视角看:
国家推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宏观政策,特别是交易制度与定价机制的不断完善,为企业准确开展风险与机遇评估的财务测算提供了关键前提。202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制度基本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价格形成机制更加健全”。这一政策导向标志着环境要素正从外部约束转化为具有明确价格信号的内部成本,使企业能够将部分环境类议题纳入财务分析框架: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为测算转型成本与碳资产价值提供基准,用水权、排污权等要素定价则为资源环境成本内部化建立可量化的财务基础。企业风险与机遇评估与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建设形成了双向驱动的良性循环。一方面,完善的政策框架与定价机制为企业评估提供了可靠的风险和机遇量化基础;另一方面,企业通过系统性评估及规范化的信息披露,为要素市场输送了高质量的数据,有效支撑市场机制完善。
如何评估议题相关风险和机遇?
在明确了评估议题风险与机遇的战略价值后,如何将这一认知转化为可执行的评估流程,就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内地三大交易所发布的《指引》及其系列配套《指南》,为此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总分结构”方法论。
《第一号 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在“战略”章节确立了评估的通用方法论,构建了“识别影响→制定策略→评估财务影响→评估战略和业务模式对可持续相关风险的适应性”的核心流程,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闭环。
在此基础上,《第二号 应对气候变化》及后续的应用指南为通用框架的落地提供了关键支撑。后续应用指南针对具体议题,不仅列举了“物理风险”“转型风险”等典型风险示例,更提供了将议题影响转化为具体财务参数的思路和切入点,进一步强化了与总体框架的衔接,为企业进行实质性的财务重要性评估与定量分析提供了实操依据。
通过这种结构设计,《指南》为企业指明了一条清晰的实践路径:首先掌握总体框架,再结合自身业务重点,参考应用指南对特定议题进行深入评估,从而实现从原则框架到具体议题管理的有效贯通。
![]()
在开展风险与机遇的财务影响定量评估时,企业需要建立系统化的评估路径。这一过程始于对风险与机遇的精准识别,并将其映射至收入、支出、资产与负债及现金流量等核心财务报表项目。例如,环境合规要求可能同时影响运营成本(支出)、生产设备价值(资产)及因产能调整带来的收入变化。
定量评估的核心在于数据支撑。企业应明确核算边界,收集历史运营数据,并设定基准情景作为比对依据。在具体量化过程中,可根据数据可得性选择适当方法:例如,对市场定价明确的项目(如环境税费)采用直接核算法;对资本性投入(如治污设施)采用工程估算法;对受多因素影响的长期风险(如碳价波动)则可运用财务模型进行推演。最终,各议题评估结果需按照财务类别进行系统整合与披露。
如何披露议题相关风险和机遇?
《指南》为企业的最终披露提供了明确的路径。一方面,对于经评估不构成财务重要性的议题,企业应进行解释说明,并需进一步验证其是否涉及影响重要性。另一方面,对于具备财务重要性的议题,则必须嵌入“治理-战略-影响、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与目标”这一四要素框架进行完整披露。在此框架中,对风险与机遇的识别、分析及应对策略,构成了“战略”部分的主要内容。
“战略”部分披露框架参考:
1.“可持续发展相关风险和机遇”对公司影响:
公司识别出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风险和机遇,以及相关风险和机遇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的时间范围。
公司对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定义,以及相关定义与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和资源分配计划的匹配情况。
2.公司应对“影响、风险和机遇”的策略、方法和规划:
公司在战略制定和重大决策过程中为应对可持续发展相关影响、风险和机遇所采用的方法。
公司为实现相关战略目标而制定的计划以及衡量计划进展的定性、定量信息(即公司的可持续发展/ESG战略)。
3.评估当期和预期财务影响:
可持续发展相关风险和机遇如何影响公司当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以及是否会对公司下一年度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产生重大影响。
公司基于相关战略,分析预计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内的变化趋势(鼓励)。
4.公司评估战略和业务模式对可持续相关风险的适应性
5.其他披露事项
未来,交易所将动态更新《指南》附件,为更多的议题提供说明文件,逐渐形成形成以相关指引为强制性和底线要求,指南为参考性规范和典型实践推荐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制度体系。企业应建立常态化政策跟踪机制,同步优化可持续发展管理,确保信息披露持续符合最新监管要求。如欲了解更多详情,欢迎与我们联络!
撰文:赵慧
可持续发展部 顾问
(中节能皓信CECEPEC)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