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内最热的赛事,说苏超第二没人敢说第一,观赛人数一次比一次破纪录,人民日报、央视这些大媒体都全程直播,这泼天的流量直接把苏超送成了全国顶流。
不过热度里也有遗憾,10月18号苏超半决赛,南京队没打过泰州队,止步在了半决赛。
比赛一结束,场外卖周边的摊贩就举着南京队球衣喊:“处理了处理了,10块钱一件,买了明年接着穿!”路过的南京球迷听了也不生气,还嘴道:“那泰州队的球衣该卖5块,毕竟只能今年穿!”
![]()
我当时听着觉得特逗,后来问那球迷决赛还看吗,人家特干脆:“看!必须看看谁能夺冠!”这就是苏超最有意思的地方,大家一边互相调侃,一边又死心塌地喜欢。
而撑起这份喜欢的,正是南京队那群特别“接地气”的球员,南京队的集结不像专业球队,倒像个足球爱好者聚会,队员里有退役的职业球员、还在读书的学生,还有银行职员、老师,干啥的都有。
因为都是兼职踢球,训练只能安排在晚上7点半到9点半,所以整个赛季,他们的生活就围着三个点转:球场、公司、家。
![]()
这种白天上班、晚上赶去训练的节奏,一般人真扛不住,但他们愣是坚持了7个月,还贡献了不少精彩进球。
南京队里最让人印象深的是戈伟,他既是队长,也是教练组的人,平时还得带南京市U9、U10的小球员。
我查了下他的经历,7岁就开始练球,后来成了职业球员,在江苏舜天队踢过球,可惜因为伤病退役了,这次跟着苏超回到南京奥体中心,距离他上次在这踢球已经过去10年了。
![]()
本来想觉得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回归,但后来发现,对戈伟来说,这更像一个闭环苏超让他回到了熟悉的球场,也让他从球员变成了带后辈的人,算是超越了过去的自己。
队里还有个00后球员叫李加俊,是从南京市青训体系出来的,苏超给了他跟老队员并肩作战的机会,从五台山体育场第一次主场赢球,到在南京奥体中心跟6万名观众一起唱国歌,这些场面对他来说,比拿奖还珍贵。
戈伟说过,苏超其实是在告诉这些年轻球员:去拼,为队伍拼,某种程度上也是为国家拼,我挺认同这话,这种氛围下成长的球员,对足球的热爱会更纯粹,而且这份纯粹,还把很多不懂球的人拉进了球场。
![]()
戈伟自己就说,因为苏超,他那不懂球的姑姑,甚至平时没说过话的小区物业,见到他都要聊两句足球。
网上有人评价苏超,说这里的人都很拼,而且是没任何杂质地拼“可能我能力不强,但我有多大劲就使多大劲,会争取一切方式赢,但绝不会不择手段”。
球场、公司、家,拼的是热爱
这句话我觉得说透了苏超的本质,现在有些职业赛事,总掺着些商业化的弯弯绕绕,反而丢了足球该有的样子,但苏超不一样,球员们都是凭着热爱在拼,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
![]()
也正是这份纯粹,让苏超成了“圈粉利器”,连平时不碰足球的人都开始关注。
南京队里还有个球员叫滕帅,之前对战常州队的时候进了好几个球,气得常州球迷直接把他列为“世仇”。
本来想这梁子算结下了,结果滕帅采访时说“苏超结束后最想去常州旅游”,评论区立马有常州网友帮他规划路线,哪里好吃、哪里好玩说得明明白白。
![]()
戈伟也特别欣赏常州队,他说常州队是一支特别努力的队伍,整个赛季就一个目标进一个球,最后还真实现了。
“这就是苏超精神最好的体现。”我觉得这话没毛病,不管队伍强弱,只要朝着目标拼,就值得被尊重,其实不光球员之间氛围好,球迷之间也特别暖。
之前我以为南京队和泰州队半决赛,两边球迷见面会互放狠话,结果到场一看,全是互相打气的“你们今天踢得不错!”“你们也加油!”这种场面在别的赛事里真不多见。
![]()
更让人感动的是泰州球迷,半决赛那天,他们包了两辆大巴来南京助威,却没直接去球场,而是先去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直到比赛前一个小时,才从纪念馆赶到赛场,看到这一幕我挺触动的,这已经不只是看球了,更像一种地域间的共情大家都是江苏人,先记得历史,再为球队加油。
苏超破“散装”标签!
以前总有人调侃江苏“散装”,13个市各有各的节奏,很难拧到一块去,但苏超偏偏打破了这个标签,它把球赛变成了城市之间的较量,线上大家“造梗互黑”,线下却格外和谐。
![]()
而且苏超还带火了江苏的文旅,各市的文旅账号都涨了不少粉,餐饮、住宿、景点全爆满。
本来想江苏的文旅火得有点突然,但后来发现,这其实是苏超带来的连锁反应大家因为看球去别的城市,顺便逛一逛,慢慢就打破了城市间的隔阂。
现在再看江苏的“十三太保”,哪里还是“散装”?明明是各自为战,却又能连片成带,这种凝聚力,怕是苏超最意外的收获。
![]()
苏超结束后,戈伟就全身心回到了青训教练的岗位上,他说自己这一代没实现的足球理想,希望能在新一代球员身上实现,我问他当教练最该培养队员什么能力,他说不是技术,是兴趣。
“我们小时候踢球,很多是被家长逼着去的,但现在的孩子不一样,大多是自己喜欢,家长才送过来,可喜欢这东西不持久,你得让他一直喜欢,这样他才能做得更好”。
那怎么让孩子一直喜欢呢?戈伟说靠鼓励,“比如孩子进球了,你说句‘真棒’,或者给他个点赞的手势,效果都特别好,大多数中国孩子都需要鼓励,只有那种特别皮的,可能需要让他收一收”。
![]()
他还提到一个关键问题,就是高质量的比赛太少。
“足球是竞赛体系,真正让球员进步的不是练,是赛,怎么让孩子每周或者每月都有高质量的比赛,对他们成长太重要了,现在这方面还差得远,如果能解决,中国足球的水平说不定就能上去”。
我问他这些孩子能不能让中国队再次冲进世界杯,戈伟没犹豫:“有可能,真的有可能,足球是追梦的舞台,你但凡有一点犹豫都干不好,得坚信自己的梦想能实现,才有可能真的实现”。
![]()
一开始我以为苏超只是个热闹的业余赛事,看完这些球员的故事、球迷的互动,才明白它火的原因。
它没有职业赛事的高门槛,却有最纯粹的热爱;它没有刻意煽情,却用一个个细节凝聚了地域感情;它不只是踢球,还在为中国足球的未来攒力量。
毫无疑问,苏超给大家展示了足球另一种可能不一定要有大牌球星,不一定要有高额奖金,只要有一群愿意拼的人、一群愿意看的人,足球就能充满热血和温度,而这份热血和温度,或许正是中国足球最需要的东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