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湿疹,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痒”。皮肤上出现红疹、小水疱,伴随着难以忍受的瘙痒,让人坐立不安。然而,湿疹远非“皮肤痒”三个字可以概括,它的背后,是一场发生在皮肤深层的“内部战争”。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湿疹的真相。
![]()
湿疹的医学定义:一种复杂的炎症性皮肤病
湿疹,在医学上通常特指“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它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并非由单一原因引起,而是遗传、环境、免疫、皮肤屏障功能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简单来说,湿疹不是皮肤“湿”,恰恰相反,其根本问题之一是皮肤“干燥”和“屏障功能受损”。它的典型表现包括剧烈瘙痒、皮肤干燥、红斑、丘疹、渗出甚至结痂,并且病情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发病机制:皮肤屏障“失守”与免疫炎症“失控”
湿疹的发病主要围绕两个核心环节:皮肤屏障受损和免疫炎症反应。您可以将其想象成一场发生在皮肤上的“攻防战”。
第一道防线失守:皮肤屏障受损
健康的皮肤就像一道坚固的“砖墙结构”,皮肤细胞是“砖块”,细胞间的脂质(如神经酰胺)则是“水泥”。这道屏障能锁住水分,抵御外界刺激物、过敏原和微生物的入侵。
而湿疹患者的皮肤,由于遗传等因素,天生“水泥”不足,导致“砖墙”结构松散,出现了裂缝。这使得皮肤水分极易流失(导致干燥),同时外界的坏东西(如尘螨、花粉、细菌)也能轻易穿透皮肤,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因此,修复皮肤屏障是治疗和管理湿疹的基石。
内部烽火连天:免疫炎症反应
当皮肤屏障失守,外敌入侵,体内的免疫系统就会被过度激活,拉响警报。特别是其中一种名为“T细胞”的免疫细胞会被激活,释放出大量的炎症因子(如白介素等)。
这些炎症因子就是引起皮肤红、肿、痒、热等一切炎症表现的“罪魁祸首”。它们刺激神经末梢引起剧烈瘙痒,搔抓又会进一步破坏本就脆弱的皮肤屏障,形成“越痒越抓,越抓越坏”的恶性循环。
科学应对:修复屏障与控制炎症双管齐下
基于湿疹的双重发病机制,理想的治疗也应双管齐下:一是积极抗炎,扑灭“火灾”;二是长期修复屏障,巩固“城墙”。
在治疗方面,除了基础的保湿剂(用于修复屏障),医生通常会根据病情推荐使用针对湿疹炎症的外用制剂,以快速控制症状。例如,泽立美本维莫德乳膏就是一种针对性的非激素外用处方药。它通过精准抑制关键的炎症因子,从源头帮助减轻皮肤的炎症反应,快速缓解红、痒等不适。
更重要的是,在选择此类针对湿疹炎症的外用制剂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其直接的抗炎效果,还应考虑它是否贴合皮肤屏障修复的需求。一款温和、刺激性小、有助于修复皮肤屏障的药物,能与保湿修复策略更好地协同作战,为皮肤的长久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
湿疹是一场由内而外的“战争”。我们不能再简单地将它视为普通的“皮肤痒”,而是需要理解其“屏障受损”与“炎症反应”的核心机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泽立美本维莫德乳膏等针对湿疹炎症的外用制剂快速控制“火情”,同时长期坚持使用保湿剂配合来修复和巩固皮肤屏障,内外兼治,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复发,让皮肤重获健康与舒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