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牧心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後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中庸》第二十七章
本章以“大哉圣人之道”起笔,通篇围绕“圣人之道”的内涵、载体、修养路径与实践准则展开,既贯通宇宙本体与人文法则,又明晰修养路径与实践准则,将看似远不可及的至高之道关联到凡人的日常生活中,蕴含深刻的哲学智慧与现实价值,堪称儒家“内圣外王”思想的凝练表达。
以“大哉”奠定了对圣人之道的崇敬与向往。“洋洋乎”则将“道”的充盈丰沛具象化。道绝非抽象概念,而是如江河奔涌般充满生命力的存在,其本质直承《易传》“天地之大德曰生”的宇宙观——道德法则并非人为建构,而是源于宇宙生生不息的秩序。就如《圣经》所言:“太初有道,道与 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
“峻极于天”并非脱离现实的玄虚,而是在人间秩序中实现的精神升华——“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道存在于天地之间,看不见、摸不着,需通过圣人的体认与践行,将其发明出来。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坚守,皆是“峻极于天”,将天道生生之德转化为人间伦理法则的典范,让凡人在追求中可触及天道,让天道在实践中能落地生根。
“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优优”喻其完备丰饶,“三百”指《周礼》所载吉、凶、军、宾、嘉五大礼制,“三千”则是《仪礼》中的具体仪节,二者构成儒家“礼治”的完整体系。但文本的重点不在“礼”的数量之多,而在“待其人而后行”的“人”字,若人不去践行,礼即使再好,也便成了空洞的形式。正如孔子所言“人而不仁,如礼何”,礼的灵魂是“仁”与“德”,唯有在礼的规束下人能够活出仁、德之性,才能体现出其价值。
“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道”与“德”是一体两面。无“至德”,道便无法凝聚、无法实践。《中庸》的“至德”实为“至诚”之德,至诚者能“尽其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最终“赞天地之化育”。这揭示了儒家的实践理性:道不是悬在空中的教条,而是需通过个体德性修养转化为具体行动,“修己”是“安人”的前提,“内圣”是“外王”的根基。换言之,“德”需要“道”的规范、指引;而“道”则是在德性中具象。
“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六句,是本章的“文眼”,也是儒家修养论的总纲。六者看似并列,实则暗含三组辩证统一,缺一不可。
尊德性与道问学是先天与后天互补。“尊德性”侧重先天良知,即“仁义礼智根于心”;“道问学”侧重后天研习,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将二者圆融统一,既需尊重本心的道德自觉,又需通过学问探究深化认知。正如朱熹所言“德性非问学则不白,问学非德性则不立”,二者构成“知行互发”的完整逻辑。
致广大与尽精微是全局与细节相济。“致广大”要求胸怀宇宙人生的全局,契合“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的视野;“尽精微”则需下格物致知的细功夫,遵循“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的路径。仅求“广大”易陷空疏,仅务“精微”易失格局,唯有二者相济,方能“体用兼备”,既见森林,亦见树木。
极高明与道中庸是理想与现实平衡。“极高明”追求“赞天地之化育”的超越境界,即“与天地参”;“道中庸”则践行日常实践的适度原则,即“过犹不及”。超越不是遁世,而是在世俗中实现神圣;中庸不是乡愿,而是在具体境遇中把握“时中”。这正是儒家“入世而超越”的独特品格,既不脱离现实,又不放弃理想。
修养功夫终需落地,高言大智的理论必须在平凡生活中践行出来,否则便失去了其价值。故而需要学会“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前者是“道问学”的实践方法,“温故”是传承,“知新”是创造;后者是“尊德性”的外化,“敦厚”是内在德性,“崇礼”是外在践行。二者指引君子在不同境遇中行“时中”之道。
“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在上位者不骄纵,坚守“富与贵,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的原则;在下位者不背叛,秉持“贫与贱,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的底线,这是上下相处的中庸准则。
“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治世则“言以兴邦”,践行“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担当;乱世则“默以容身”,坚守“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不改其乐”的操守。这种“因时而变”非投机取巧,而是“明哲保身”的智慧——“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
本章以“圣人之道”为核心,构建了从宇宙本体到人文实践、从个体修养到社会治理的完整体系。其可贵之处不在于提供标准答案,而在于教会人“辩证地思考”,使人学会道与德的统一,先天与后天的互补,理想与现实的圆融,超越与世俗的平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