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结147亿成笑话,安世要人民币结算,荷兰抢空壳,美元霸权慌了
“卖给别人的东西要抢回来,这难道不是强盗吗?”
罢免中方CEO张学政,将市值147亿人民币的资产进行股权托管,今年9月荷兰政府突然把手伸向了安世半导体。
当时这个消息一出,芯片圈哗然,大家纷纷猜测,这个手握车规级芯片命脉的企业,难道要易主?
![]()
可短短一个月后,剧情彻底反转,荷兰抢到手的只是个“法律空壳”,中国反手用“人民币结算”拿捏全球供应链。
这场看似针对芯片的博弈,实则撕开了美元霸权的一道大口子,更让世界看清了谁才握有真正的产业话语权。
荷兰政府接管安世的底气,或许来自对“全球芯片中心”身份的自信,作为 ASML的故乡,荷兰在半导体领域确实拥有话语权,可这次他们显然打错了算盘,没搞懂安世的“命脉”早已不在欧洲。
![]()
安世半导体虽起源于荷兰,但其核心产能早被中国闻泰科技“连根拔起”,公开数据显示,安世中国封装、测试产能占全球60%-80%。
其中广东东莞工厂作为核心基地,承担着70%的封装产能,主要负责后端组装测试关键环节,而荷兰总部侧重设计、欧洲工厂以制造为主,并无成品产出能力。
![]()
全球每10颗车规级功率芯片中,就有7颗产自东莞工厂,小到汽车的车载系统,大到工业电力设备,都离不开这些“工业粮食”。
换句话说,东莞工厂才是安世的“心脏”,而荷兰总部不过是负责行政事务的“大脑外壳”。
接管总部后,荷兰才发现手里的“宝贝”根本产不出成品芯片,没有东莞的产能支撑,所谓的 “技术掌控”纯属空谈。
![]()
更尴尬的是,这场闹剧背后还藏着美国的影子,荷兰本想借着美国的东风拿捏芯片命脉,却没料到自己只是个“工具人”,更没算到中国早把产能这张“底牌”握在了手里。
就在荷兰为“接管胜利”沾沾自喜时,安世中国率先亮出反制措施,10月4日起主动暂停对欧洲市场的芯片供应,这记重拳下去,全球供应链瞬间“断档”,最先慌的是欧洲车企。
![]()
短短十天,欧洲车企从“观望”变成“恐慌”,毕竟汽车产业是欧洲经济的“压舱石”,一旦停产,每天损失数以亿计。
就在大家以为会陷入僵局时,安世中国发布声明确认:恢复供货,但有两个硬规矩,一是仅限中国市场供货,不承认荷兰总部的职务调动,坚持独立运营,二是境内所有交易必须用人民币结算。
这个要求看似简单,却直接改写了游戏规则,要知道,此前安世的跨境交易一直用美元结算,而荷兰托管的147亿资产也以美元和欧元为主。
![]()
如今境内交易换成人民币结算,资金流直接纳入中国银行体系,荷兰想冻结都找不到门路,美国的“长臂管辖”更是成了摆设。
对欧洲车企来说,若未来想恢复供货,必须接受人民币结算,否则只能面临停产,根本没有第三种选择。
![]()
安世的这场 “人民币反击战”,本质上是全球产业格局的一次 “大洗牌”,中国占了全球30%的制造业份额,却长期用美元结算劳动成果,这本就是不正常的。
现在我们用芯片这张“硬牌”,撬开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大门,不是靠强迫,而是靠“你离不开我”的产业实力。
荷兰股权托管147亿的闹剧告诉我们:在高科技领域,想靠“抢总部”“冻资产”搞霸权,早已行不通了。
![]()
美国想靠“拉帮结派”卡脖子,反而会倒逼中国加速自主可控,未来的大国博弈,不是比谁的禁令更狠,而是比谁的产能更硬、谁的供应链更稳。
美元霸权的“金身”,或许真的要被芯片和人民币联手打破了,而这场革命的起点,就是东莞工厂里那些小小的车规级芯片,你觉得人民币能靠芯片成为“硬通货”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