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为提高文章流畅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读者请自行辩解!如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沙漠黄金里的孤独故事
清晨7点,杭州拱墅区一个老小区的凉亭里,65岁的王桂芬阿姨举着罐驼奶跟老姐妹显摆:“135块一罐,专家说能治我的糖尿病,比二甲双胍管用!”她不知道,这印着“新疆牧场直供”的“沙漠黄金”,成本才4块2——背后是个骗了6万多老人、涉案600多万的团伙。
可让她心甘情愿掏钱的,哪是驼奶啊,是手机里“老师”每天那句“阿姨早安”。
揭秘42元到135元骗局产业链
这罐驼奶的产业链,比老人的孤独还复杂。陕西乾县、富平等地的代工厂提供“一站式造假”,可定制驼奶含量,55元供货价的“普通款”驼奶含量40%,130元的“高端款”实际可能仅30%,甚至直接用大豆蛋白、燕麦粉等冒充,某电商爆款驼奶含量仅0.032%。
这些廉价原料包装成“沙漠黄金”“西域神药”,经“专家”背书后卖给王桂芬这样的老人,4块2的成本,层层加价到135元,毛利率高达3150%。
私域直播情感围猎场
现在骗子早不打电话推销了,都玩起了“私域直播+感情牌”。公域直播间里,“专家老师”穿着白大褂讲糖尿病调理,评论区总有人刷“喝了三个月血糖降了”“我妈喝这个停了药”,王阿姨看着看着就点了关注。
接着助理私信发“免费养生手册”,让扫码进群。群里每天早上发“阿姨早安”,中午发“饭后散步20分钟降血糖”,隔三差五抢个一块两毛的红包,王阿姨觉得这群比子女还贴心。
过了一个月,老师突然说“总部特批200罐限量驼奶,给咱们群家人留的”,还发仓库打包视频,王阿姨想着“专家推荐”“限量”,赶紧转了135块——她不知道,这私域群里的聊天记录、转账记录,外面根本查不到。
![]()
老人为何愿为希望买单
可王阿姨们为啥就信了呢?真不是老了变“笨”,是心里那点对健康的盼头太迫切。
她们这代人挨过饿、受过穷,年轻时为了养孩子省吃俭用,老了就想多活几年,看看孙辈长大。糖尿病、高血压这些老毛病缠着身子,医院开的药吃了 years 不见好,一听“专家说驼奶能调理”,眼睛都亮了——这不就是盼了半辈子的“救命稻草”?
再说那价格,百八十块一罐,比起医院几千块的检查费,她们觉得“不贵”,“就算没用,试试也没啥损失”。
骗子就是摸准了这点,把普通蛋白粉包装成“治百病的神药”,把老人心里那点“健康执念”勾出来,让她们心甘情愿为这虚假的“治愈希望”掏养老钱。
![]()
情感投毒比养生神话更毒
可骗子真正厉害的,哪是那套“养生神话”啊,是往老人心里“投毒”——投的是比子女还“贴心”的情感。王桂芬的儿子在上海上班,一周打个电话,三句就挂:“妈你别瞎买东西,按时吃药就行。”
可手机里的“小李老师”不一样,早上7点准时发“阿姨早安,今天降温多穿件毛衣”,中午问“午饭吃的啥?糖尿病得少放盐”,晚上还提醒“睡前泡泡脚,助睡眠”。
王桂芬膝盖疼,小李第二天就发来“艾草热敷小妙招”;她随口提句爱吃桂花糕,小李说“等咱们驼奶活动,给您申请箱桂花糕当赠品”。
上个月王桂芬生日,儿子转了两千块钱,小李却发来段手写祝福小视频,配着轻音乐说“阿姨生日快乐,您要健健康康的”。
王桂芬抹着眼泪把视频看了三遍,后来儿子说“那是骗子”,她还瞪眼睛:“人家比你还关心我!”
![]()
孤独掏空心假奶毁身体
王桂芬偷偷停了二甲双胍,早晚各冲一杯驼奶,喝了三个月去医院复查,空腹血糖从7.2飙到11.8,医生拿着化验单骂她“不要命了”,她才支支吾吾说喝了“能治病的驼奶”。医生让她把驼奶罐拿来,指着配料表上的“麦芽糊精”“植脂末”叹气:“这含糖量比可乐还高,你糖尿病喝这个,等于喝糖水!”
可比起血糖升高更让人心疼的,是王桂芬手机里的聊天记录。住院那几天,儿子匆匆来送了次饭,接了个工作电话就走;“小李老师”却每天发三条消息:“阿姨怎么没回消息?是不是不舒服”“我问了专家,糖尿病要多吃芹菜”“等您出院,我给您申请免费的血糖仪”。王桂芬躺在病床上,对着屏幕抹眼泪,护士进来换药,她赶紧把聊天界面关掉,怕人笑话“被骗子哄得团团转”。出院回家那天,她把剩下的驼奶扔进垃圾桶,却没舍得删“小李老师”的微信——毕竟,这个头像还会每天跟她说“早安”。
![]()
陪伴筑牢防骗墙
王桂芬住院那几天,儿子请了长假守着,才发现她手机里存着二十多个“养生老师”的微信,群聊置顶的是“糖尿病康复交流群”。他一条条翻聊天记录,看到“小李老师”凌晨还在回“阿姨别担心,明天我帮您问专家”,再想想自己半年没问过“妈,今天吃的啥”,突然就红了眼。
其实防骗哪有那么难?周末回家别总盯着手机,陪爸妈翻药箱,看看有没有“包治百病”的胶囊、粉末,指着说明书念“这成分就是蛋白粉,治不了高血压”;教他们认配料表,“麦芽糊精”“植脂末”这些字念三遍,告诉他们“真正治病的药,医生才会开”。
![]()
更实在的是多打个电话,别总说“别乱买东西”,换成“今天冷不冷?降压药吃完没?”;带他们去社区医院听讲座,医生说一句“保健品不能替代药”,顶咱们说十句。上次邻居张叔被“免费体检”忽悠,他女儿直接拉着他去三甲医院挂了专家号,医生拿着化验单说“你这身体好着呢,别信那些”,张叔当场就把“养生群”退了。
在此,我们也希望每个子女都能多坐会儿,听爸妈讲讲那罐“沙漠黄金”的来龙去脉——毕竟,骗子能偷走养老钱,偷不走的,是咱们给的那份心。真正的“防骗防火墙”,从来不是说教,是每天那句“妈,我回来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