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周口坐拥老子文化、伏羲文化等厚重历史底蕴,“十四五”以来,周口市以“创意+特色”为笔,绘就文旅融合的新图景,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与活力。
![]()
金秋时节,位于文昌大道东段的建业·运河古镇热闹非凡。暮色降临,《夜读春秋》《孔子问道老子》《千字文书院》等文艺节目轮番上演,如一幅幅绚丽的历史画卷在观众眼前铺展,泛黄书页中的历史人物仿佛“走”出典籍,与游客隔空对话。
游客张先生说:“最喜欢我们现在看的这部《千字文》,让孩子多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
不只是实景演出,古镇里的“水上穿越”同样备受青睐。游客乘坐乌篷船顺河而行,两侧仿古建筑鳞次栉比,灯笼次第亮起,古运河昔日的繁华盛景在氤氲水汽中徐徐铺展,让人恍若置身明清画卷。
游客向先生说:“我从上海过来,不知道还有这么好玩的一个地方。有很多好吃的小吃,再坐坐船、逛逛运河,蛮好的。”
![]()
从运河古镇的“文化活化”,到老子故里的“深度体验”,周口正通过“创意+特色”双轮驱动,让厚重历史实现可视化呈现、互动化演绎。在鹿邑县太清宫景区,多场实景演出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通过沉浸式演绎,游客得以深度感受老子文化的深邃魅力,如今这类文化体验已成为景区的“金字招牌”。
游客沈女士告诉记者:“我们来自江苏南京,以前也经常接触了解一些河南的知识。从历史的角度上来说,是中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所以我们都仰慕已久,这次也是慕名而来。来到宣传老子文化的园区,感受到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氛围感很强,所以我们觉得河南之行应该是很值得的,不虚此行。”
![]()
鹿邑县作为老子文化的发源地,拥有太清宫、明道宫两大核心景区,坐拥老君台、三御碑等珍贵文物,承载着厚重的道家文化底蕴。景区聚焦老子文化核心,整合演出资源,打造了主题实景演绎矩阵,真正让老子文化与景区景观、歌舞演绎有机融合,让观众在移步换景间沉浸式感受道家文化魅力。
鹿邑县太清宫景区管委会经理马登领说:“推出了系列实景演出《道之源》《少年老子》《紫气东来》《上善若水》等,通过演绎的形式,讲好老子故事、鹿邑故事。依托河南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河南省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持续助推老子文化研学项目开发升级。截至目前,景区接待国内外研学人次再创新高。”
![]()
文旅融合,既要“引流”更要“留客”。鹿邑县还推出的“背诵《道德经》免门票”“穿汉服免费游”活动,不仅提升了青少年群体的参与度,更让文化传承有了新生代力量。而这样的创新,正是周口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鹿邑县文旅集团董事长周杰告诉记者:“我们始终围绕核心文化资源的整合与提升,积极推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不断优化存量资产与资源配置。通过创新运营机制引入多元资本,推动多个重点项目有序落地。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打造集文化、商业与旅游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持续构建涵盖高、中、低不同层级的文创产品体系,系统补齐服务短板。”
![]()
文旅深度融合的本质就是要用文化提升旅游的品质内涵,实现价值裂变与动能转换。近年来,我市打造一系列节庆文旅品牌,以多元融合的新产品、新业态吸引着八方游客。2024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5393.8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62%、156.58%。站在“十四五”与“十五五”的交汇点,周口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聚焦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坚持创意驱动、项目支撑、跨界融合,努力把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杨宇 朱凡 鹿邑台
编辑/孙红审核/牛春霞监制/武文科 总监制/程战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