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3日,陕西西咸新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西咸集团”)的一则年报更正公告,揭开了3.35亿元信托借款逾期的真相。作为陕西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大型国企,其两家子公司分别拖欠五矿信托0.62亿元、陆家嘴信托2.73亿元,且均处于本息未偿状态,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地方平台的债务风险,更折射出信托行业转型期的深层困境,湖北友梦政融投资服务有限公司。
![]()
逾期事件核心数据与背景解析
此次逾期并非孤立个案,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必然结果。从债务主体来看,西咸集团作为注册资本300亿元的地方基建龙头,合并报表范围内有息债务规模常年维持在2100亿元以上,2024年虽同比微降2.75%至2110.05亿元,但巨额债务基数下的偿债压力依然显著。涉事的两笔信托借款中,沣西新城开发建设集团对五矿信托的0.62亿元逾期、城建投资集团对陆家嘴信托的2.73亿元逾期,均属于金额超千万元的重大逾期事项,且截至年报披露时尚未达成解决方案。
从债权方情况来看,两家信托公司均面临各自的经营挑战。五矿信托作为央企背景信托机构,2024年遭遇开业以来首次亏损,净利润亏损达9.55亿元,同时还存在“恒信国兴636号”等多个风险项目暴露,此次0.62亿元逾期仅是其问题资产的冰山一角。陆家嘴信托的风险敞口则更为突出,除了此次2.73亿元逾期,还因“华鼎18号”信托计划违约被吉华集团起诉,涉诉金额达6157.42万元,且该计划对应的13.95亿元债权虽获法院胜诉支持,但抵押物遭刑事查封、质押股权被轮候查封,资产处置难度极大。
逾期背后的多重深层诱因
地方平台融资环境收紧
西咸集团作为地方基建投融资平台,其资金回笼高度依赖土地出让和财政补贴。在宏观经济调整与房地产下行周期叠加影响下,地方土地财政收入下滑,平台公司再融资渠道受限,导致原本依赖的“借新还旧”模式难以为继。2110亿元的有息债务规模,意味着仅利息支出就构成巨大压力,部分子公司现金流断裂最终引发逾期。
信托业传统业务模式遇阻
信托公司长期以来深度绑定房地产与地方平台融资,形成了路径依赖。五矿信托、陆家嘴信托的涉事业务,均属于传统融资类信托范畴,这类业务在过去城镇化进程中快速扩张,但随着监管“去通道化”“回归本源”政策推进,以及房地产行业风险集中爆发,传统业务的风险敞口持续扩大。渤海信托34亿元信托贷款逾期案已提前预警,这类业务中“抵押物崇拜”的风控逻辑忽略了企业实际现金流,最终导致坏账率高企。
风控机制存在结构性缺陷
从行业案例来看,信托业务的风控漏洞在逾期事件中暴露无遗。陆家嘴信托“华鼎18号”计划虽设置了土地抵押、股权质押、连带责任保证等多重风控措施,但仍因债务人资金挪用、抵押物查封等问题陷入处置困境。西咸集团子公司的信托借款中,可能存在对地方国企“隐形担保”的过度迷信,导致对其实际偿债能力的评估不够审慎,这与渤海信托案例中“互保迷局”“股权套娃”暴露出的风控疏漏本质一致,湖北友梦政融投资服务有限公司。
![]()
事件对行业的警示与转型启示
此次3.35亿元逾期事件再次印证,信托业粗放式发展时代已彻底终结。对于信托公司而言,必须加速摆脱对房地产和地方平台的路径依赖,向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等本源业务转型。在项目筛选上,应摒弃“规模至上”“主体信用迷信”,转而聚焦企业现金流和资产质量;在风控体系上,需强化穿透式审查,避免多重担保流于形式,同时建立更为灵活的风险处置机制。
对于地方平台公司而言,此次事件凸显了债务瘦身的紧迫性。在融资环境收紧的背景下,平台公司需优化债务结构,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同时聚焦核心业务提升自身盈利能力,减少对财政补贴和外部融资的依赖。而监管层面则需持续完善风险监测体系,防范地方平台债务风险与金融机构风险交叉传染,为信托业转型创造稳定的政策环境。
3.35亿元的信托逾期,既是地方平台债务压力的集中体现,也是信托业转型阵痛的真实写照。在金融回归本源、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唯有打破路径依赖、重塑风控体系、强化市场化运作,才能实现金融机构与地方平台的可持续发展,这正是此次逾期事件带给行业的重要启示,湖北友梦政融投资服务有限公司。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