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从来不是奢侈品,它是治愈内心疲惫的平价良药。
![]()
十年前, 赴东欧旅游途中认识了阿梁,朋友介绍他是位在滑稽界有着响当当名声的编剧。我暗忖一个长得圆滚滚,甚至说话有点木讷的人和滑稽沾不上边啊,他真是专业制造笑料的人?
和阿梁相处熟悉了,才发现和谈天说地相比,他更喜欢观察。朋友聚会,东家长西家短地闲聊,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不定在他创作的哪一部滑稽戏里便出现了似曾相识的某个人物或情节。而朋友们也喜欢听他说事,他讲述时自己不笑,听的人却忍俊不禁。我印象中他有次去王汝刚家讨论剧本,二人说到激动时阿梁居然脱掉鞋袜光脚坐在沙发上。那天告辞回家,人还在路上呢,王汝刚的电话已经打来了,说沙发上有一只陌生的臭袜子,是不是他的?阿梁低头一看,还真是的,他忘情到只穿上一只袜子就匆匆离开了。可见阿梁心系的是剧本,疏忽的是生活小节。
还有一次阿梁去前辈笑嘻嘻家谈创作,快到中午饭点,笑嘻嘻留他吃碗面后继续聊剧本,阿梁左等右等不见老先生进房间,当他寻到灶间,只见笑嘻嘻抱怨说今天的面条怎么煮不熟?阿梁低头一看,锅里煮的哪里是面条,分明是块抹布。老先生有着2000多度的近视不假,但眼力不济还在开小差,满脑子都是聊到一半的剧情,于是上演了一幕生活情景喜剧。
滑稽前辈的创作态度影响着阿梁,他常提起杨华生先生对笑的理解:滑稽戏的笑分为无害的笑、有益的笑和有害的笑。确实,观众对什么样的笑心知肚明,糊弄不得的。
几天前,偶然见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的重大文艺创作项目中有“‘笔耕不辍 笑果累累’梁定东艺术生涯60年演出季——《又见红茶坊》”的信息。有这等大好事,阿梁竟然连一点口风都不露。要说当年的《红茶坊》确实是一代人的记忆,而阿梁正是这部电视情景喜剧的制片人和总编导。如今再提《红茶坊》,从数字上就让人佩服:它从2000年元旦开播,一周一集,一共拍摄了315集,陪伴了观众整6年。说起创作《红茶坊》的初衷,阿梁至今记忆犹新:
![]()
红茶坊 华君武 题
上世纪90年代末,上海的街头巷尾如雨后春笋般地开出了一家又一家“红茶坊”。红茶坊接地气,品茶、嘎讪胡、约会或“斗地主”都行。阿梁每次去喝茶都有收获,因为他从这扇窗里看到了形形色色上海普通人的生活常态,创作灵感由此萌发。
有一天阿梁进茶馆时正遇见老板大发雷霆,原来伙计失手将供台上的财神爷打碎了,老板训斥道财神被打碎了店里还能兴旺吗?哪料伙计不慌不忙地说,有啥关系,你再去请一尊不就行了。
这让阿梁大受启发,老板解不开的结被伙计一句话轻松化解了。回来后他立即创作了《绑架财神》的剧情。故事的起因是小混混偷走了老板平日里当作亲爹供着的财神菩萨,他原以为老板为了生意兴隆,肯定会花钱赎回的,但事情最终反转了,老板在众人的说服下既破除了迷信,又协助公安民警抓获了绑架财神的小混混……
![]()
郑辛遥画梁定冬
还有一次阿梁听到店老板与几个伙计在商量请形象大使的事。七嘴八舌中有伙计甚至狮子大开口说应该请香港四大天王之一来撑门面。阿梁以这件令他啼笑皆非的事创作了《形象大使》,他在嬉笑幽默中让人明白,无论什么年代,好产品好质量好服务才是硬道理,顾客认可了,用不着请明星,自家就是形象大使……
从25年前的情景喜剧《红茶坊》到今天的独脚戏专场《石库门的笑声》,阿梁始终在把有主题、有温度、有笑料的上海滑稽带给观众。笑从来不是奢侈品,它是治愈内心疲惫的平价良药,而海派喜剧作家阿梁60年的耕耘,正是用笑声串联起城市的记忆、温暖了岁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