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董芳芳
11月4日,有网民反映,南昌滕王阁景区一入口石墩分布密集,轮椅使用者通行受阻。5日,滕王阁景区工作人员称,景区东门入口处的石墩是为了阻挡电瓶车进出,轮椅使用者可绕行或求助工作人员。对于轮椅使用者通行不便的问题,将向上反馈改进。
![]()
阻挡电瓶车,维护秩序。按理说这些石墩很好地完成了它们的任务,但它们同样也拦住了其他弱势群体的出行,这种小小的设计缺陷,实则是城市管理中“懒政”和缺乏人文关怀的体现。
有人说立个“电瓶车禁止通行”的牌子根本管不住,石墩实属无奈之举。这种现象是事实,但也忽视了一个关键:凭什么守规矩的人要为不守规矩的人买单?
电瓶车违规屡禁不止,管理者没有向这些违规者开刀,反而转过头来给其他人设障,让轮椅“绕行”。把管理成本压在了弱势群体身上,这不合理,也没有人情味。
![]()
其实在我们公共生活中的“石墩”并不少见。人行道上七拐八拐的隔离桩,商业街上用花坛、景观等伪装起来的各种路障,凹凸不平的“防躺”长椅,带刺的围栏和墙头等等。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城市景观,其实很多都是管理者与不文明行为“斗争”后的产物。但在这些“斗争”场景中,真正的输家,是那些推着婴儿车的父母、拄着拐杖的老人和依靠轮椅出行的残障人士。本应是最该得到社会呵护和便利的群体,却成了“一刀切”管理下的“牺牲品”。
在网友反馈的视频中,一位坐轮椅的老人被三个人抬着轮椅艰难翻越石墩,很难说是“有尊严”的通行。其实技术的进步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比如设置智能闸门识别电瓶车,监控抓拍违规行为,伸缩护栏等等,关键是管理者愿不愿意多想一层,多完善一步。
城市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是让违规者无处可逃,而是让守规者感受不到管理的存在。当老人、孩子、残障人士在社会通行上可以从从容容,游刃有余,这样的城市才真正拥有了文明的温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