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若论国际政治中的权谋高手,美国若自认第二,恐怕无人敢争第一。
一面高举合作与和平的大旗,另一面却频频实施见不得光的阴谋伎俩,行径之隐秘、手段之刁钻,令人瞠目结舌。
从在他国使馆墙体中秘密嵌入监听设备,到在即将发射的卫星系统中埋设技术隐患,再到联合“五眼联盟”构建覆盖全球的情报网络,美国的一系列操作不断突破道德与规则的底线,其行为之大胆令人难以置信。
![]()
早在1988年,中国决定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建设新的驻澳外交机构,这一决策被视为中澳深化双边关系的重要标志,象征着两国在外交层面迈向更紧密的合作。
然而,谁也未曾预料的是,这项本应体现互信的建设工程,竟悄然演变为一场由美澳联手策划的情报渗透行动。
![]()
当时,澳大利亚在未告知中方的情况下,暗中请求美国情报机构介入,在使馆建造过程中系统性地部署了大量精密窃听装置。
这些设备被巧妙安置于建筑结构的关键节点——每层楼板夹层、墙体空腔,甚至那些平日无人问津的设备间和储物空间,均未能幸免。
![]()
尤为惊人的是,部分微型监听器被直接混入混凝土原料之中,在浇筑过程中与建筑融为一体,形成几乎无法探测的永久性监控网络,隐蔽程度堪称极致。
整个施工期间,中方工作人员对这一切全然不知,仍以高度责任感推进工程进度,满怀期待迎接新使馆落成启用的时刻。
![]()
直至1990年,全新的中国驻澳大使馆正式投入使用。初期一切如常,外交人员照常开展工作,未发现任何异常迹象。
转折出现在一次关键的中澳小麦贸易谈判进入白热化阶段时——就在协议即将达成之际,美国突然介入,以极低报价截获原本属于中方的大宗订单。
![]()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令澳大利亚方面措手不及:明明谈判顺利,为何最终结果却被美方轻易扭转?随着深入调查展开,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原来,美国正是通过提前安插在使馆内部的监听系统,完整掌握了中方谈判策略与底线信息,从而精准出手抢夺商业利益。
此事曝光后,澳方深感被盟友背叛,愤怒之余选择将这起严重违反外交准则的秘密监听事件公之于众。
![]()
消息一经披露,立即在国际社会掀起巨大波澜,中国政府对此表示极度震惊与强烈愤慨。
为确保国家机密安全,中方迅速派遣专业反窃密团队赴澳进行全面排查,检查结果令人触目惊心。
![]()
使馆内发现的窃听设备数量远超预期,且因融合于建筑结构之中,传统检测手段难以奏效,清除难度极高。
面对如此严重的安全隐患,经过慎重评估,中方最终做出果断决定:彻底拆除现有建筑,原址重建。
![]()
为杜绝类似事件重演,重建工程的所有施工队伍、建筑材料及技术标准全部由中国国内调拨,每一个环节均实行闭环管理,严防外部干预。
此举不仅彰显了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决心,也为今后海外使领馆建设树立了全新范式。
![]()
然而,风波未息,新的挑战再度袭来。正当中澳、中美外交关系因窃听丑闻持续紧张之时,中国航天事业又遭遇来自美国的蓄意破坏。
1992年,中国自主研制的长征二号E型捆绑火箭承担了一项重要任务——将美国休斯公司为澳大利亚制造的澳星B2送入预定轨道。
此次发射是中国航天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承载着拓展国际合作空间的战略意义。
![]()
但在发射前的技术对接过程中,美方刻意隐瞒了卫星关键振动参数,导致中方无法准确校准火箭与卫星之间的耦合响应特性。
这一致命疏漏为后续灾难埋下了伏笔。
![]()
随着点火指令下达,长二捆火箭成功起飞,升空过程初始平稳。但仅48秒后,由于星箭共振效应失控,整流罩内卫星突发剧烈震荡并引发爆炸,任务宣告失败。
无数科研人员多年心血瞬间化为乌有,现场气氛凝重至极。
![]()
更令人气愤的是,事故刚一发生,美方人员便火速抵达现场,打着“保护知识产权”的旗号强行封锁区域。
他们不仅拒绝中方技术人员参与调查,还单方面运走了所有卫星残骸,切断了中方获取第一手数据的可能性。
![]()
不仅如此,美国随即在国际舆论场上大肆渲染,将事故责任完全归咎于中国火箭质量缺陷。
他们反复强调“中国航天技术不成熟”,企图借此打压中国航天的国际声誉与发展前景。
更为恶劣的是,美方利用此事件炮制出臭名昭著的《考克斯报告》,无端指控中国“长期窃取美国航天核心技术”。
![]()
该报告虽缺乏实质性证据,却被美国政界广泛引用,成为推动对华高科技封锁的“理论依据”。
随后,美国政府正式出台更加严厉的出口管制政策,明确规定禁止向中国出口任何美国制造或含美国组件的卫星及相关航天设备。
![]()
这项禁令如同一道无形铁幕,将中国隔绝在全球主流航天合作体系之外,严重阻碍了我国卫星通信、遥感等领域的技术进步。
中国航天被迫转入全面自力更生模式,在孤独中艰难探索前行。
![]()
此后不久,美国国会进一步加码限制,通过“沃尔夫条款”。
该法案明文禁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中国政府或任何具有中国背景的科研机构进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合作。
甚至连中国科学家访问NASA设施的权利也被剥夺,中美航天交流彻底中断。
![]()
正是这一条款,直接导致中国被排除在国际空间站项目之外,错失参与多国太空协作的历史机遇。
中国航天由此陷入长期孤立状态,但也正是在这种封锁下,激发了自主创新的强大动力。
![]()
事实上,上述事件并非孤立现象。长期以来,美国在国际事务中一贯奉行双重标准,惯于玩弄“贼喊捉贼”的政治把戏。
在网络空间领域,美国依托遍布全球的海底光缆节点和“棱镜计划”等大规模监控项目,对包括盟友在内的世界各国实施系统性监听。
德国总理默克尔、巴西总统罗塞夫等多国领导人通话内容曾被证实遭美方截获。
可讽刺的是,这样一个在全球范围从事非法监听的国家,却屡次公开指责他国构成“网络安全威胁”,试图塑造自己作为“网络卫士”的虚假形象。
这种言行割裂的做法早已被国际社会识破,沦为笑柄。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议题上,美国的表现同样背离承诺。在伦敦举行的国际海事组织会议上,当发展中国家共同提出建立全球航运净零排放框架的倡议时。
美国代表不仅拒绝支持,反而私下向非洲国家和太平洋岛国施压,扬言若其投票赞成该提案,将面临关税惩罚和签证制裁。
英国《金融时报》对此评论尖锐指出,美国此举实属“霸凌式外交”,严重违背多边主义原则,损害自身道义信誉。
这种以强权压制弱势国家正当诉求的行为,暴露出其所谓“规则主导”的虚伪本质。
从外交使团遭窃听到航天合作遇阻,再到国际治理中的霸道行径,美国一系列动作清晰揭示其霸权逻辑的本质。
它一边编织规则之网约束他人,一边肆意践踏规则谋求私利;一边宣扬开放合作,一边构筑技术壁垒遏制对手。
越来越多国家正逐步认清这种“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实用主义嘴脸。
展望未来,唯有坚持公平正义、尊重主权平等、倡导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理念,才能真正推动构建一个更加平衡、包容、可持续的国际秩序。
参考文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