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美国一架飞机坠毁,
截至目前,
已经导致12人遇难。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表示,
初步分析显示,
飞机左侧发动机,
在起飞时发生“非包容性失效”,
并从机翼脱落,
随后左翼起火,飞机坠毁。
![]()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
过去很多次事故,
都是发动机故障引起的,
因为它是整个航空技术界,
乃至现代工业最难的技术,
非常容易出问题。
而中国为打破这一技术壁垒,
足足走过100年历程,
在这当中,有一位老人,
为了给国产飞机,
装上“中国式发动机”,
付出了全部的人生,
前不久,
一个关于他的噩耗传来:
他的名字,叫温俊峰。
![]()
出生于1929年的中国,
苦难和烽火是他童年的底色。
父亲早逝,
母亲拉扯着六个小孩在战争中逃亡。
他放过牛,挖过煤,
20岁才考上清华大学航空系,
在那遍地废墟之中,
从此诞生星辰大海的报国志向。
1956年,
温俊峰接到了一个任务:
航空发动机的研究。
航空发动机,
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也有“工业之花”的称号。
全世界早就开始竞争研制,
然而落后的中国只能望其兴叹,
因为这个东西,
它是整个航空技术界,
乃至现代工业最难的技术,
实在是太难造了!
它的直径不超过一米,
但点火后,
需要提供十几吨的推力;
它里面的零部件,
要承受上千摄氏度烈焰的灼烧,
但外表摸起来一点不烫人。
有专家说过,
就是把一整台发动机摆在面前,
再把图纸递送在手中,
都没有办法仿制出一模一样的来。
劳斯莱斯,大家都知道,
是世界上生产最豪华汽车的品牌,
历史超过100年。
这么个技术、财富,
都是世界顶尖中顶尖的公司,
在上世纪70年代,
因研究商业航空发动机失败,
而濒临破产。
后来不得不拆分,
才得以保存专门研究汽车的实力。
温俊峰接下这个任务的时候,
只有27岁,
以稚嫩的肩膀,
扛起一个大国的航空前途,
这条路何其艰难。
尤其那会一穷二白,
他连航空发动机长什么样都没有见过,
却喊出了最壮烈的誓言:
中华航空,必要成功!
![]()
靠着零散的几张图纸,
用一把烟袋杆长的计算尺,
进行成千次上万次的计算,
最终,温俊峰筹建出了,
我国第一个发动机薄壳强度课题研究组,
及其试验设备。
与此同时,
他还写出了多部航空史上重要论著,
对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设计应用,
产生奠基性的影响。
航空发动机,
作为飞机的“心脏”,
对于中国的影响十分重大。
它是装备制造领域的最高端产品,
代表着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
一直以来被视为影响国家空中运输、
国防安全,
和保持国家战略优势的核心技术。
这种国之重器,千钧伟业,
能扛起这一切的,
都是万中无一的牛人。
温俊峰,就是这样的牛人,
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
最初的缔造者!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
这是对贵州山区的形容词,
而温俊峰,
走进了这样的环境,
负责建设生产歼击机和教练机。
那段从无到有、
如火如荼的20年岁月,
他在共和国历史上,
书写航空伟业中最辉煌的篇章:
作为总设计师,
主持研制涡喷7、
涡喷13系列多种型别发动机;
作为飞机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
兼发动机总设计师,
参与研发歼7III飞机、
歼8Ⅱ飞机等战斗机型。
直到目前,
这些个系列发动机,
仍是配装国内歼击机的动力装置。
![]()
歼8Ⅱ飞机首飞成功,左起:现场总指挥管德、发动机总师温俊峰、试飞员曲学仁、总设计师顾诵芬、首飞指挥员王昂
这些年,新中国在守得和平、
赢得尊严的较量中,
绕不过歼-7、歼-8系列战机,
它们撑起中国长空,
近半个世纪的安宁!
而这些战机在艰难诞生的过程中,
绕不过这个名字:
温俊峰。
1984年,
因参与某型新机研制,
温俊峰,
获航空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5年,
因研发某型号超音速歼击机,
温俊峰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990年,
因研发某新型号发动机,
他再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为国产飞机装上一颗“中国心”,
为了这个梦,
温俊峰将一生心血全都倾注。
后来,
在论证第三代作战飞机时,
围绕究竟是引进国外发动机,
还是自行研制这个问题时,
大家分歧很大。
温俊峰作为中国航空发动机奠基者,
力主要走一条自主研制的道路,
“否则,就会永远受制于人,
战机就会永远没有中国心!”
他的意见引起国家高度重视,
后来,
国产太行发动机得以立项,
18年后,这款发动机研制成功,
它是中国第一个,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
大推力、加力式涡轮喷气发动机,
结束了国产先进涡扇发动机的空白!
![]()
1997年,
温俊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一生恢弘,树顶天立地的事业,
可和他的辉煌成就形成鲜明对比的,
是他简朴的生活。
这些年,
他住在20多年前分配的老房子里,
用着几十年前的老家具。
穿得衣服都洗褪色了,
领子也磨破了,
裤子还缝缝补补。
国家要给他特殊待遇,
他谢绝了,
学校要给他盖院士楼,
他也推辞。
这样一位什么都不要的功勋,
耄耋之年把自己的一切都给出去:
缴纳10万元特殊党费,
出资6万元资助大学生,
生命的最后,
仅剩的2万积蓄也捐给了社会。
用这一辈子,
他诠释了什么叫: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2025年4月,温俊峰走了,
走得悄无声息……
这事没有什么媒体新闻报道,
我们也是直到今天,
才得知这个“迟来的消息”。
他就这么走了,
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丰功伟绩,
甚至没有多少人悼念送他一程,
我们对不起这样的巨星,
而他对得起全中国所有人。
![]()
心随银翼破云去,
志在青山铸剑芒。
温俊峰虽然离开了我们,
但他铸就的“中国心”,
为之奋斗一生的伟业,
仍在祖国的蓝天上轰鸣,
他留下的精神财富,
将继续激励着代代航空人奋勇前行,
他的伟大,
不在造出一台完美的发动机,
而在于深深扎下中国航空发展的根!
今日,
旁看国外事,回忆引路人,
缅怀,致敬,
中国一代航空发动机大师:
温俊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