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特别是从去年12月26号起,国产第六代战斗机已广为人知。在成都某地,频繁试飞的“银杏叶”战机,以及刚刚出现的第二代“银杏叶”,格外吸引众人目光。
不过,在相关报道里,大家难免会有些遗憾地提到,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目前我们的第六代战斗机原型机,采用的似乎还是涡扇10发动机进行试飞。这款发展自上世纪80年代的发动机,很难想象它能配合第六代战斗机,去完成未来50年的作战任务。
![]()
所以,为新型战斗机配备新一代发动机,显然早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根据国内各种论文的相关报道,我们未来在第六代战斗机上,必然会配备变循环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十分先进,起飞时能像涡轮风扇发动机一样启动助推;当速度达到一定程度,又能转换成冲压发动机,实现高速飞行。
然而,在一款飞机发动机内集成三种功能的变循环发动机,结构极为复杂。在人类历史上,真正投入使用的,其实只有大家非常熟悉的SR-71“黑鸟”侦察机上的那两台J58变循环发动机。当然,这两台J58发动机,原理相对简单,放在现在,早已难以满足需求。
![]()
美国人在变循环发动机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精力。他们发现自己的第五代战斗机主力F-35系列,虽然装备的F135发动机性能优秀,但存在体积庞大、推力不足、耗油率较高等问题。这使得F-35 在空战中的表现以及整体高速性能相当欠缺。
因此,美国很早就有在F-35基础上换用变循环发动机,提升其战斗力的打算,对应的发动机就是所谓的XA-101 系列。
![]()
但后续情况大家都清楚,F-35现在连计算机系统、雷达系统的一些基本故障都无法排除,其所谓的TR3增量改型也迟迟无法量产。而配用变循环发动机的方案,最终也胎死腹中。
如此看来,目前世界上真正还在脚踏实地推进变循环发动机研发的,恐怕就只剩下中国了。之前,在2024年珠海航展上,我国航空工业展示过一个非常神秘的“三转子中界机匣”,这东西其实是变循环发动机的一个关键部件。
而在中国科学院的某次会议上,我国更是大方地展示了三循环变循环发动机的基本技术细节。在目前的实验中,地面试车时单位推力能够增加27.6%,在高空台增加47%,耗油率降低37.5%。而且,在初始条件下,地面试车的推力就已经超过了180千牛。要知道,180千牛的推力比F135还要优异。
根据试车台的极限情况,这是一条250千牛的试车台,未来这台发动机的稳定推力,可能能达到200千牛以上。可以说,一台这样的发动机,推力基本上接近于两台我们熟悉的歼-10 上使用的AL -31 发动机,性能相当强悍。
![]()
如果我们的“银杏叶”战机,在其发动机组系里配上1到3台这样的变循环发动机,那么未来的“银杏叶”可能具备长时间在3万米以上高空进行高速飞行,甚至达到3到5马赫飞行速度的潜力。
当然,这些都还只是后话。当下我们要做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把这款优秀的发动机从零开始,打造到性能完美的状态。相信我们的军工人员,能够在发动机领域的自由王国里,搞出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
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说法,未来,我们会看到新型发动机配上新颖战机,世界的天空或许将由中国人来主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