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个熟悉的蓝色饿了么图标,悄然变成了橙色的淘宝闪购。
阿里将淘系旗下的“小时达业务升级为淘宝闪购,并在淘宝APP首页赋予其一级流量入口。
短短两个月内,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的日订单数从1000万飙升至6000万,截至8月,日订单峰值更是冲上1.2亿单。
阿里为何如此决绝?
答案藏在残酷的数据对比中。
2022年,美团闪购以34%的市占率稳居行业第一,而饿了么与京东到家仅分列二三位,当时的淘宝小时达甚至被归为其他。
实测显示,美团闪购平均配送时长约30分钟,而淘宝小时达需40-50分钟,这10分钟的差距,恰恰是即时零售用户体验的“生死线”。
此次整合后,阿里迅速展现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野心。
饿了么的400万注册骑手全面接入淘宝流量池。
天猫超市从B2C远场模式升级为近场闪购。
![]()
“饿了么消失,淘宝闪购上位”,这场更名在互联网上引爆了截然对立的解读。
支持者欢呼阿里终于醒了过来,质疑者则嘲讽这是病急乱投医。
力挺者认为,更名标志着阿里结束了长期左右手互搏的混乱。
此前,用户需在淘宝、饿了么、高德等多平台间跳转。
商家则要分别对接淘鲜达、饿了么等不同团队,甚至需重复提交溯源证明等材料。
如今统一品牌后,淘宝7亿月活用户将直接灌溉即时零售业务。
有网友比喻:“以前阿里像十个手指按跳蚤,现在终于攥成了拳头!”
反对声音则直指整合背后的深层矛盾。
首先,骑手压力骤增。
目前美团高频骑手约百万,而饿了么全职骑手仅20万人。有众包骑手吐槽:“现在既要送外卖又要送手机,单价没涨,路上跑得冒火星子!”
更严峻的是商家端困境。
即时零售的闪电仓模式已陷入白牌价格战泥潭:超过80%的SKU是白牌商品,贡献20%营收却是主要利润来源。
有商家坦言:“双11销量上去算账却心凉,根本不挣钱!”
![]()
淘宝闪购与饿了么协同作战,可以说已经大获成功,不管是市场关注度,还是日订单数据,都能证明其已经坐稳行业头部的位置。
不过这并不是终点,现在淘宝闪购与饿了么走向合并,势必给市场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道理很简单,以前大家虽然是一家人,但是各忙各忙的,你有你的事业,我有我的事业。
与美团、京东的对比更显生态差异。
美团凭借5600家连锁零售商和3万闪电仓构建供给网络。
京东则强化自营秒送,用可控供应链保障体验。而阿里选择品牌授权的轻资产模式。
以前觉得饿了么只能和美团卷外卖,现在改名淘宝闪购,直接跳出单一赛道,跟京东到家、美团闪购正面刚,格局一下子打开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