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刚“停战”,美国就亮刀子,扬言2年内让中国稀土影响力消失
哈喽大家好!中美的博弈可以说是全世界关注的话题,中美停战协议墨迹未干,美国就接连亮出“两把刀”:防长火速布局军事围堵,财长贝森特更放话“12至24个月内实现稀土对华脱钩”。根据最新的报道我们看到美方对中国的态度真的是相互矛盾,前后不一的,美财长表示中国是不可靠的伙伴,但特朗普却在此前的采访中大赞中国,甚至提及中国41次,这种前后不一的行为,引起了国际上的高度议论。
对此我国也回应两国关系要始终保持稳定,也需要维护对方的主权和利益。美财长这种看似强硬的表态,究竟是美国的战略底气,还是政客的选举戏码?
答案藏在军事部署的细节与稀土产业的硬核逻辑里。此前中美握手言和的核心共识清晰明确:双方暂停关税战,中方同步暂缓稀土出口管制。
但协议落地仅数日,美国国内的对华强硬势力便率先打破平静,民主党领袖查克·舒默在社交媒体公开发难,直指特朗普“对华妥协”。
![]()
这种表态并非单纯的两党攻讦,而是精准迎合了美国政坛长期存在的“对华强硬”舆论基调,即便两党在其他议题上针锋相对,在对华姿态上“不低头”仍是共识。
特朗普的回怼“舒默叛国”看似激烈,实则暴露了美国政坛的深层博弈:鹰派势力正通过舆论施压,倒逼行政分支展现强硬姿态。
对长期以“全球霸主”自居的美国而言,维系战略颜面与威慑力是其外交决策中不可动摇的核心诉求,即便签署了互利协议,也必须通过其他领域的动作“找补颜面”,这正是美军动作紧随其后的底层逻辑。
中美会晤落幕的第一时间,防长赫格塞斯便奔赴马来西亚,集中宣布两项针对印太地区的军事部署。是与菲律宾联合组建“菲律宾特遣部队”,明确提出要在南海周边构建“快速反应联合军事力量”。
相较于以往美菲之间以联合演习为主的合作模式,此次特遣部队的成立实现了质的突破,美军将直接深度参与南海联合部署,即便不公开驻军,也意味着其军事力量正式实现对南海的“半嵌入”,威慑意图昭然若揭。
第二项部署更显针对性:美国与印度签署为期10年的防务合作框架协议。要知道,此前美印关系因印度采购俄罗斯石油、双方关税摩擦已降至冰点,印度甚至一度释放“缓和对华关系”的信号以施压美国。
![]()
但莫迪政府最终选择站队,本质是权衡后的战略选择,借美国的军事技术与合作框架强化自身区域影响力,同时借助美国制衡中国。
这份协议的核心远超常规军事合作,涵盖联合演习、情报共享、后勤对接等全链条内容,尤其将“国防装备联合生产”作为重点,小到专用弹药,大到导弹、武装无人机均被纳入。
等于为印度军工体系绑定了美国供应链,而菲律宾与印度这两个支点,恰好构成了美国印太防线的东西两翼。
军事围堵的硝烟未散,经济领域的“狠话”已然抛出。美国财长贝森特公开宣称,中国对美国稀土领域的影响力“不会超过24个月”,同时警告中方“限制稀土出口是严重错误”。
这番言论迅速引发关注,毕竟稀土作为新能源、高端制造、国防军工的“工业维生素”,其供应链安全直接关乎大国竞争的主动权。
但揭开表象看本质,美国的“脱钩宣言”存在致命的产业短板。美国并非缺乏稀土矿资源,其本土的芒廷帕斯稀土矿储量一度位居全球前列,但稀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在开采环节。
而在后续的分离冶炼、提纯、磁材制造等技术密集型环节,这些环节涉及数十道化工工序,不仅对工艺精度要求极高,更需要长期积累的产业经验与配套体系支撑。
美国曾在20世纪拥有完整的稀土产业链,但2000年后因冶炼环节高污染、高成本的特性,逐步将产能向海外转移,如今整个产业链已近乎空心化。
最直观的例证是:此前美国开采的稀土原矿,必须运至中国完成精炼加工,才能再运回国内用于生产。
即便当下美国联合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推进“去中国化”布局,也难以突破现实瓶颈,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虽具备基础分离能力,但产能仅能满足全球不足5%的需求;
加拿大、日本的稀土项目仍处于建设初期,且受环保政策限制,短期内无法形成有效产能。数据是最硬的底气:全球90%以上的稀土精炼加工能力仍牢牢掌握在中国手中,尤其在中重稀土提取、纯化及磁性材料制造领域。
中国拥有成熟的技术路径与完善的产业配套,这种优势并非单纯砸钱就能复制,仅中重稀土的分离提纯,就需要攻克数十种元素的精准分离难题,产业工人的技术经验积累往往需要十年以上。
贝森特口中“12至24个月脱钩”的目标,即便未获白宫正式证实,从产业规律来看也不切实际。明知难以实现,贝森特为何仍放出狠话?核心驱动力藏在美国的选举政治逻辑中。
2026年11月的中期选举,是特朗普执政两年后的“政绩大考”,共和党若无法掌控国会主导权,后续施政将举步维艰。
而“对华强硬”早已成为美国两党争取选票的“通用密码”,贝森特的言论越激进,越能帮助特朗普团队塑造“强势应对中国”的形象,既稳定保守派选民的支持,又能转移国内对经济、民生问题的关注。
更值得玩味的是时间节点的选择:24个月后的2027年,恰好是特朗普若连任后的第二任期后期届时即便脱钩目标未达成。
![]()
执政团队也可将责任归咎于“市场波动”“民主党阻挠”或“国际形势突变”,完美规避政治风险。这种“先放狠话再留退路”的操作,正是美国政客应对选举的典型策略。
特朗普团队的算盘打得精明,但现实的壁垒难以逾越。当前美国在电池、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尚未摆脱对华依赖,而稀土产业对技术、配套体系的要求更高,短期内重构产业链几乎不可能。
更关键的是,稀土产业链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中国手中,中方此次暂缓出口管制,本质是释放善意的信号,若美国持续以军事围堵、产业脱钩等方式回应,中方完全可重启管制措施。
![]()
说到底贝森特的“两年脱钩论”,不过是美国选举政治催生的一场舆论表演。军事部署的威慑也好,财长的狠话也罢,都掩盖不了美国在关键产业链上的对华依赖短板。
对中国而言,保持产业优势的同时保持战略定力,便是应对这种“表演式强硬”的最佳方式。而对美国政客来说;
若真要把“脱钩”的戏演成现实,最终只会落得“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结局。毕竟在全球化深度绑定的今天,脱离最完整的产业链支撑谈“自主”,从来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