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弗兰克说了这样一句话:“西方对二战的叙述,有系统性偏差,中国的巨大牺牲和贡献被有意无意地淡化了。”
这句话揭开了西方历史叙事的“剪辑台”,也让不少人开始重新审视那段被压缩的东方战火。
![]()
中国用了14年,与日本死磕到底,牺牲了3500多万人,但在不少西方教材里只占几行字,甚至被当成“太平洋战争”的背景板。这其实是话语权下的筛选与取舍。
从“九一八”到“南京大屠杀”,从“滇缅公路”到“淞沪会战”,这一段中国的血与火,在战后的国际叙事里,却被悄悄剪掉了大半。
而讽刺的是,如今让这些真相重新浮出水面的,竟然也不是主流西方媒体,而是一位美国历史学者。他用自己的三本著作把被折叠的战场完整拼回去,也让我们意识到,时隔多年的二战其实还没有真正结束。
![]()
被剪掉的起点
在西方的大众认知里,二战似乎是1939年开始的,德国入侵波兰、丘吉尔发言、诺曼底登陆,这些画面构成了他们的记忆主轴。至于亚洲战场,则从1941年的珍珠港开场,变成美国的报复之战,演变为“太平洋战争”的海空大戏。
但中国的抗战,早在1931年就已经开始了。九一八事变那年,日军入侵东北,三省一夜之间沦陷。从那一刻起,中国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全面对抗法西斯的国家。
可惜,西方的镜头并没有对准这片战火蔓延的土地。
![]()
1937年的淞沪会战,是抗战史上最惨烈的一役之一。中国军队在三个月内伤亡近30万人,硬生生把日军拖在上海,阻止了他们“速战速决”的幻想。这一仗是有外国记者的见证的,留存的照片史实资料,但是现在西方世界大多选择忽略。
那时候,英国还在犹豫要不要制裁日本,美国的石油和钢材却在源源不断地运往东京。战争还没烧到他们门口,西方世界一边高喊和平,一边做着生意,把中国的孤军奋战当成“亚洲矛盾”。
![]()
而等到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西方才开始“正式”认定战争爆发。
很明显,西方世界从来都是以自己为主的“主角叙事”。
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战争”这个词像一张无形的滤镜,把中国战场的血雨腥风轻轻一擦,变成了背景音。西方影视、教材、纪念馆,几乎都围绕着海空战线展开,美国航母与日舰对决的画面被无限放大,而中国战场几乎是隐形的。
但1941年,日本在中国的驻军高达130万人,占其海外兵力的绝大部分。同一时期,太平洋岛屿上的驻军才20万左右。
真正让日本陷入泥潭、兵力分散的,不是岛屿争夺,而是中国的持久战。
![]()
东京大学战史研究会的研究表明,中国战场造成了日军超过70%的战损。中国战场不仅是正面战场,更是决定性战场。没有中国人一寸一寸守住领土,日本就能把这几百万兵力丢到太平洋,美国的反攻可能要付出成倍的代价。
还有一个被低估的细节,滇缅公路。这条陆上生命线,是中国用血肉守出来的补给通道,数万民工死在了修路的山林里。而西方教材却更爱讲“驼峰航线”,可能是因为飞机听起来更“高大上”。
这些“选择性呈现”的背后,其实是更深层的叙事权竞争。
![]()
理查德·弗兰克,是美国为数不多认真研究中国抗战史的历史学者。他的《亚洲战场三部曲》,用几十万字,把中国从1931年到1945年的抗战轨迹,一页页呈现出来。他用档案、战报、人物记录,把一段被边缘的历史重新摆上桌面。
他指出:如果没有中国战场的消耗,日本在1941年根本不会那么急着南下进攻美国利益,中国早早站在了反法西斯阵营的最前沿。
![]()
不仅是他。英国历史学家奥弗里也表示,过去几十年,西方教材对中国抗战的描述不到5%,而这5%还多半集中在“日本侵华”而非“中国抵抗”。近年来,剑桥等高校开始增设中国抗战史课程,这才算是迟到的拨乱反正。
南京大屠杀的档案入选联合国“世界记忆名录”,也是一次突破。照片、名单、证人证词,每一样都在为这段历史发声。
![]()
山河即为证词
当我们把目光移回中国,会发现一个更深的现实,中国为这场战争付出了惨痛代价,却不得不靠外国学者来“正名”。这是历史的荒诞,也是现实的尴尬。
但也有改变的迹象。中国的第二历史档案馆正在加速数字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主动了解那段历史。开始自己找资料、看原始档案、走进纪念馆。
更重要的是,中国学者不再孤军奋战。韩国、越南、菲律宾等国的历史研究者也开始联合起来,建立跨国研究网络,一起对抗西方话语霸权。过去的亚洲被称为“沉默的大多数”,现在终于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
很多人说,这只是学术问题。但其实,这是一场关乎文化主权的斗争。如果连过去都说不清楚,又怎么能在未来发声?
西方讲“普世价值”,却在历史叙述上搞选择性记忆;中国牺牲了3500万人,却常年被当成“亚洲配角”。这一现实的改变是需要耐心、证据和话语权建设。
我们不指望西方主动“还原”真相,但至少,我们可以自己讲好自己的历史。不是为了争一口气,而是为了让后人知道,这片土地曾经经历过什么,又是如何一路挺过来的。
![]()
正如一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后代说的:“伤口可以愈合,但疤痕必须被看见。”
历史,不该是政治工具,而是和平的基石。而真正的和平,从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靠自己守来的。
中国,正在拿回它本该拥有的那一页历史。
参考信息:专访:中国抗战是“整个二战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访美国军事史学家理查德·弗兰克2025-09-06 15:24·中国青年网 美国军事历史学家理查德·弗兰克:“我要纠正错误的西方二战叙事框架”2025-09-04 10:50·参考消息 理查德·弗兰克:中国抗战是“整个二战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2025-09-06 10:45·北京日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