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志愿军在清点战俘时,意外发现,有63名俘虏无人认领。正疑惑时,两个小兵突然大声说:“俘虏都是刘光子一个人抓的!”
![]()
当时,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第 63 军 187 师在雪马里,把英军王牌 “皇家格罗斯特营” 围歼了。
战斗结束后,开始清点战俘。负责登记的参谋翻到登记册最后一页,突然停了。63 个穿英军制服的俘虏,没一个官兵来认。
可按志愿军的规矩,抓一个俘虏就能立一次功,这么大的功劳没人要,现场官兵难免议论起来。
![]()
就在大家想不通时,两个看着还小的新兵站了起来。他们指着人群里一个腼腆的老兵,大声说:“报告首长,这些俘虏都是我们组长刘光子一个人抓的!”
全场一下子静了,接着就有了嗡嗡的惊叹声。一个人一次抓 63 个敌军,近代战争史上从没见过。
![]()
这个创造罕见纪录的刘光子,当时身份并不特殊。 他是第 561 团 1 营 2 连的班长,打过太原、兰州战役,是名老兵。
这次他带两个新兵,执行战场清扫任务。
三人沿山梁搜索,到一个山坳时突然发现敌人 —— 英军格罗斯特营残余炮兵连,正乱着拆火炮准备突围,足足 100 多人,装备精良。
“组长,咱就三个人,要不先撤?” 一个新兵压低声音,带着怯意。
刘光子没慌,他攥紧 PPS-43 冲锋枪盯着敌人,心里快速盘算。 他知道这是“皇家双徽营”,曾获英王授勋,虽已兵败,但兵力占优,放跑了会威胁我军侧翼。
“你们俩守高地用机枪掩护,我去试试!” 刘光子下了命令,新兵虽吃惊,还是照做。
他摸到山坳边,趁敌人混乱,突然拉响反坦克手雷扔过去。“轰” 的一声,烟尘四起。
借着烟尘掩护,刘光子滚下山坡,端枪扫射的同时,用中文喊战术指令。 刘光子顺着坡滚下去,端起冲锋枪扫,同时喊:“一营向左,二营向右,冲!”
![]()
英军本就慌乱,听不懂中文却怕志愿军穿插战术,以为被大部队包围,彻底乱了。
见敌人阵脚已乱,刘光子赶紧用蹩脚的英语喊俘虏政策。 刘光子趁敌人愣神,喊:“缴枪不杀!优待俘虏!”
烟散后,100 多英军看清只有他一人,有人不服气,悄悄摸枪。
![]()
面对反扑,刘光子早有准备,立刻开枪震慑。 刘光子马上扣扳机,几个想反抗的英军倒地。“谁敢动就打死谁!” 他举着手雷,剩下的英军不敢反抗,纷纷缴枪。
押俘虏返程时,美军战机突然轰炸。
混乱中有人想逃,刘光子一边躲轰炸,一边处置逃兵。 有些俘虏趁机想跑,刘光子一边带大家躲轰炸,一边处理逃兵。最后把 63 个俘虏安全带回驻地。
![]()
回到营地,刘光子把俘虏交收容队后就归队了。他没想着邀功,若不是新兵 “告密”,这事可能没人知道。
经查实,刘光子靠胆识和心理战术瓦解敌军,创下志愿军单兵俘敌纪录。
这份壮举很快传到志愿军总部,彭德怀总司令当即亲自下命令,给了他 “孤胆英雄” 称号,记一等功。朝鲜也授予他 “十级战士勋章”,金日成亲自接见。
1953 年,刘光子赴苏联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
他的传奇连斯大林都知晓,特意提出见面。 斯大林特意见了他,问:“你怎么能一个人抓那么多英军?”
刘光子腼腆地说:“英国佬怕死,我不怕死,当时就豁出去了!”
这话朴实,却藏着志愿军保家卫国的决心。
![]()
而这次俘获,对国家还有更深的意义。 雪马里战役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第一次在英军面前扬眉吐气。刘光子抓的 63 个俘虏,洗刷了百年国耻。
战后刘光子退伍回乡,把勋章藏在箱底,从不炫耀。
即便后来任职,他也没改节俭作风。 他后来当乡武装部长、旗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一直很节俭。
从战场带回的铁碗,补了又补用了一辈子。女儿想要新衣服,他说:“旧衣服能穿就别浪费。”
住宾馆时,他睡不惯弹簧床,总把铺盖放地上。他常说,蹲农民炕头才踏实。
1996 年,这位英雄离世。
他的冲锋枪成了重要遗物。 他用过的 PPS-43 冲锋枪,现在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