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5日,米舒斯京刚刚结束对中国的正式访问,便马不停蹄地向普京做了详细汇报。会议持续了三个多小时,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的高层几乎悉数到场。
当米舒斯京讲完最后一项访华成果时,普京罕见地露出满意的笑容。会后,他只说了一句话:“非常及时,极其重要。”
这不是一句外交辞令。米舒斯京此行确实带回了令俄罗斯高层振奋的“好消息”,甚至可以说,这是俄罗斯在当前复杂地缘态势下,赢得的一场不流血的战略胜利。
![]()
而这场胜利的关键,不是靠坦克和导弹,而是靠一趟行程紧凑、谈判高效的外交访问。中俄关系已进入“顶格运行”状态,这是这次访问释放出的首要信号。
中俄总理第30次定期会晤不仅如期举行,而且规格空前。从李强总理的陪同,到中方领导人的亲自会见,再到联合公报中措辞的“前所未有”,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高层接触,而是一场战略对接的系统升级。
对于莫斯科而言,当前最需要的,是一个稳定而可靠的战略后盾。美国的制裁每隔几个月就加码一次,2025年初对俄罗斯能源出口的打击几近极限,不仅冻结了俄方183艘运油船的结算账户,还试图封锁俄油的全球支付系统。
![]()
而在此背景下,中国不仅没有退缩,反而坚定推进与俄的经贸合作,本币结算比例突破95%,几乎将美元和欧元彻底踢出双边贸易体系。
“去美元化”从未像现在这样具体而清晰。俄罗斯曾尝试向中东、南美、东南亚推广卢布结算,但始终收效甚微。而中国的市场体量与金融体系,是真正能与俄深度链接的关键节点。
当米舒斯京在会议上汇报这一数据时,普京点头的频率明显加快,因为这意味着,美国金融战的杀手锏,在中俄之间已经钝化。
![]()
美国的“双线施压”策略已经越来越明显,对俄是制裁与孤立,对华是关税与技术封锁。特朗普政府甚至公然要求中国减少从俄罗斯进口能源,否则就可能对中国商品加税。
这种赤裸裸的威胁,直接促使北京与莫斯科加快协作节奏。中俄双方在多个多边平台上展开密切配合,从联合国到上海合作组织,再到金砖国家机制,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协同发声”。
普京为何在听完汇报后心情大好?除了经济层面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中国并未在关键议题上作出任何退让。西方一度寄望中国在俄乌问题上施压俄罗斯,或至少在外交表态上偏离中立。
![]()
但显然,这种期待落空了。中方继续强调“劝和促谈”,但从未附和西方对俄制裁,而米舒斯京此行,正是对这份立场的再确认。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对俄合作中的平衡感极强。尽管战略协作全面升级,但在合作内容上,始终坚持“互利而不过界”。
例如,在能源合作上虽强调保障通道安全,却并未与俄共建军事设施;在北极开发中也仅限于物流、科研和人员培训,未涉及军事利用。
![]()
这种克制,是战略自信的体现,也让中俄关系更具韧性。再看经贸层面,实际成果比纸面协议更有含金量。双方推动的超过2000亿美元投资项目,涵盖能源、科技、农业、交通等多个板块。
其中,北极航道运输能力的提升,被认为是未来十年中俄物流合作的重中之重。这不仅能绕过马六甲与苏伊士两条战略水道,还将中国与欧洲的海运距离缩短近三分之一。
随着极地技术合作的推进,俄罗斯将逐步摆脱对西方航运体系的依赖,而中国也将在北极获得前所未有的战略通道。
![]()
而这些合作的基础,是双方对彼此底牌的清晰认知。俄罗斯知道,中国不会在大国博弈中轻易选边,而是以自己的节奏推进全球布局。
中国也明白,俄罗斯虽处困境,但不愿成为附庸,宁愿在战略上结盟,也不会在经济上依赖。这种“平等互信”不是口号,而是一次次博弈后的默契。
人文交流层面的突破,也不容忽视。中方已对俄公民试行免签政策,俄方也正加紧推进对等安排。
![]()
旅游、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互动将进一步深化,软实力的渗透比硬合作更持久,也更易被普通民众接受。
2026年将在中国举办的中俄博览会,已被两国媒体称为“新冷战背景下的合作灯塔”。普京当然清楚,这次访问不仅是一次“收获之旅”,更是一次“宣示之旅”。
它向世界释放了几个强烈信号,第一,中俄关系并未因外部压力而动摇,反而愈发稳固;第二,中俄合作已不再局限于传统能源,而是全面转向科技、金融、基础设施等高附加值领域。
![]()
第三,在全球秩序重构的关键节点,中俄将持续推动多极化进程,以实际行动削弱美国主导的单边体系。
美国方面显然已经感受到了压力。就在米舒斯京访华期间,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罕见地表态称,“中俄之间的某些合作值得美国方面持续关注。”
而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更直接指出,人民币在中俄贸易中的主导地位,正在“动摇美元统治全球结算体系的根基”。
![]()
这种变化是结构性的,不会因一两次对话而逆转。普京深知,未来的国际格局将不再是冷战那种“两极对峙”模式,而是多中心、多轴线的复杂博弈。
米舒斯京这趟访华之旅,正是为俄罗斯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一席之地,争取了更有利的起跑线。而对于中国而言,这更是一场稳中求进的外交操作。
![]()
在不与西方彻底撕破脸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拓展了与俄罗斯的战略协作深度,同时避免了地缘风险的过度绑定。这样的布局,才是大国智慧的体现。
这场没有硝烟的胜利,或许不会登上西方媒体的头版头条,但在克里姆林宫的那间会议室里,普京听得明白,也看得通透。
信息来源:习近平会见米舒斯京 环球时报 2025-11-05 08:59北京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