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的德黑兰街头,拎着塑料桶寻找水源的居民随处可见,为千万人供水的阿米尔・卡比尔水库仅剩8%库容,按当前消耗速度,14天后饮用水将彻底枯竭。
此时的城市正被40℃以上的高温炙烤,部分社区已连续一周断水,公共卫生间早在8月就大面积关闭。
这场危机绝非偶然,它既是气候恶化的产物,更是长期积累的问题总爆发,而伊朗的应对之举,正牵动着整个中东的命运。
![]()
伊朗德黑兰北部法沙姆地区
致命倒计时!德黑兰的“无水之日”
德黑兰水务公司的监测数据显示,阿米尔・卡比尔水库当前蓄水量仅1400万立方米,而一年前这个数字还是8600万立方米。
作为为德黑兰供水的五座核心水库之一,它的急剧枯竭让供水系统濒临崩溃,这座千万人口城市每日需消耗300万立方米水,简单计算就能得出14天的倒计时。
水资源分配的失衡,让不同社区的困境呈现出鲜明差异。
北部德萨特杰尔德社区的5万居民,今年夏季已遭遇十余次停水,每次停水少则半天多则三天,居民只能在政府安排的供水点前排起长队,一桶水要支撑全家洗漱、做饭和降温。
![]()
德黑兰人口分布
相比之下,南部低收入社区的情况更为惨烈,这里的供水管道大多是几十年前铺设的老旧设施,平时水压就不足,如今水库水位下降后,不少社区连续24小时断水成为常态。
有居民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为了接水要步行两公里到临时供水站,回来后桶里的水都被太阳晒得发烫。
高温天气的叠加,让缺水危机升级为生存挑战,2025年7-8月,德黑兰连续40天出现超40℃高温,部分郊区午后气温甚至突破50℃。
![]()
7月,德黑兰气温高达40摄氏度,一名男子在公共饮水处喝水
在没有空调的普通家庭,洗澡成为奢望,居民只能用湿毛巾擦拭身体降温,更严峻的是卫生隐患,由于缺水导致的清洁不及时,南部部分社区已出现小规模腹泻疫情。
政府虽已启动应急供水,但每日调配的水量仅能满足居民基本饮水需求,浇花、洗车等非必要用水已被明令禁止,违者将面临罚款。
这场表面的供水危机,实则是城市资源承载力透支的集中体现。
![]()
佩泽希齐扬发表讲话
不止缺水!德黑兰正在以每月2厘米速度“沉没”
如果说停水是看得见的煎熬,那么地面沉降就是隐藏在脚下的致命威胁。
伊朗地质调查局2025年10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德黑兰部分城区年沉降速度达30厘米,北部埃文监狱所在区域十几年来累计下沉超2米,成为全球沉降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
沉降带来的破坏正逐步显现,在德黑兰东部的萨迪社区,一栋修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六层居民楼因地基沉降出现明显倾斜,墙体裂缝最宽处能塞进手指,居民已被紧急疏散。
![]()
德黑兰城景
城市地下管网更是首当其冲,仅2025年上半年,德黑兰就发生127次供水管道破裂事故,比去年同期增加60%。
这些破裂的管道不仅加剧了水资源浪费,更让本就紧张的供水雪上加霜,交通设施也没能幸免,地铁1号线部分路段因地面沉降出现轨道变形,不得不降低运行速度并缩短运营时间。
这种沉降与缺水形成了难以破解的恶性循环,被地质专家称为“自杀性城市逻辑”,为了缓解供水压力,德黑兰多年来过度开采地下水,目前城市30%的用水来自地下。
![]()
德黑兰城景
但地下水的过度抽取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地下漏斗区,进而引发地面沉降。
沉降破坏了供水管道和水库堤坝,迫使政府不得不抽取更多地下水应急,最终陷入“越抽越沉,越沉越抽”的死局。
伊朗全国已有254个平原出现地面沉降,而德黑兰的状况最为严重,地质专家明确表示,这种沉降造成的地质损伤完全不可逆。
![]()
德黑兰城景
是谁“抽干”了伊朗的水?
追溯伊朗水危机的根源,气候变化无疑是重要推手。
伊朗气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平均降雨量仅140毫米,不足常年260毫米的六成;2025年形势更严峻,截至10月降雨量不足100毫米,创百年新低。
德黑兰省一名官员直言,当地降雨量之少“在过去一百年中几乎前所未有”,这种持续性干旱导致雪山融水减少,而厄尔布尔士山脉的积雪本是德黑兰水库的主要补给来源。
但人为因素的影响更为致命,首当其冲的是农业用水的极度浪费,伊朗农业用水占全国总用水量的90%以上,远超全球平均水平,而灌溉方式却极为原始。
![]()
德黑兰的集市
在南部胡齐斯坦省,漫灌仍是主要灌溉方式,水资源利用率不足40%,大量河水和地下水被无效消耗。
该省曾经的第一大河卡伦河,如今河床大部分时间处于干涸状态,世代种植小麦的农民侯赛因因无水灌溉,只能让田地荒废,自己进城打零工维持生计。
过度开采地下水则是另一个重要诱因,过去几十年,伊朗各地为满足农业和城市用水需求,大量开凿深井抽取地下水。
伊朗水井钻探者协会的数据显示,全国登记在册的深井超过120万口,未登记的非法深井数量更是不计其数。
![]()
卡伦河卫星图
这种掠夺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以每年1-2米的速度下降,在中部伊斯法罕省,部分地区地下水位较50年前下降了50米,引发大面积地面沉降和土地盐碱化。
此外,管理不善和资源错配让也让危机雪上加霜,伊朗议员萨尔曼・扎克尔揭露,本应用于恢复乌尔米耶湖的贾加图河和塔塔胡河水源,有超过3亿立方米被转移到其他省份用于农业灌溉。
科学期刊《自然》10月31日发布的论文更明确指出,乌尔米耶湖干涸的主因是灌溉土地面积扩大四倍以上,地方性人为因素的影响大于气候变化。
从农业浪费到地下水过度开采,再到资源挪用,多重人为失误让伊朗一步步陷入水荒绝境。
![]()
伊朗或在未来迁都到南方
结语
如今,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伊朗的选择。14天的倒计时终会过去,但水资源危机的治理之路漫长而艰巨。
如果伊朗能通过迁都推动系统性改革,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或许能为全球其他面临生态危机的城市提供范本。
反之,若只是简单的地理迁移,等待它的可能是更沉重的代价,这场危机不仅关乎伊朗的未来,更给全人类敲响了生态保护的警钟。
信息来源:伊朗水危机恶化:德黑兰主要饮用水来源两周内或枯竭,最大湖已干涸
澎湃新闻 2025-11-03
![]()
信源截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