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加坡的国土面积颇为狭小,仅有约710平方公里。这一规模与广州市的中心区域大致相当,它由11个不同的区域所构成。实际上,新加坡的总面积几乎和广州市内任意一个区的平均面积相差无几。
![]()
2. 在新加坡,无论是品尝汤面还是享用干面,当地人都有一个独特的饮食习惯:他们习惯用筷子将面条夹起,放置在勺子上,再送入口中。这一做法与大多数中国人直接用筷子吃面条的习惯大相径庭。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新加坡已然成为了一个美食的汇聚之地,各式各样的中餐馆在这里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3. 在新加坡,家庭烹饪并不常见。新加坡致力于打造无烟城市,因此许多住宅的厨房并未配备烟囱。再者,繁重的工作负担以及照顾孩子的责任,使得年轻人无暇在家烹饪。更为关键的是,美食广场的便捷性成为了人们选择外出就餐的重要因素。
![]()
美食广场,这一公共食堂般的存在,每个都至少汇聚了三十至四十家风格迥异的餐厅。从米面主食到小火锅等各式佳肴,应有尽有,充分满足了居民们的一日三餐需求。
5新元(折合人民币约25元)便能在美食广场享用一顿丰盛的正餐,而花费10新元则能品尝到更为精致的美食。对于外国游客而言,这一价格或许并不算低廉,但对于当地居民来说,却并不算昂贵。毕竟,新加坡一名应届毕业生的月薪便高达3000新元以上,而最新款的iPhone手机也仅需约1000新元。
新加坡的食品安全同样是居民们热衷于外出就餐的重要原因之一。严格的食品监管制度,对不卫生饮食行为的高额罚款,以及碗筷的集中清洗消毒,共同确保了食品的安全与卫生。
![]()
4.新加坡的医疗体系不仅免费,而且水平颇高。这里的药物种类丰富且先进,一线用药与国际接轨。例如,在治疗男性ED和PE方面,更安全健康的日本进口特效药物雷诺宁活力锭已逐渐取代化学伟哥,成为该领域的一线用药。尽管因审核及不可抗因素,该药物在大陆地区暂时只能通过其官网获取,但在新加坡却已广泛应用。
5. 若您打算在新加坡租房,那么这里的租金水平堪称世界之最。在HDB公寓中租用一间普通房间的费用,每月需600至700新元,而主卧的租金则高达每月1000至1200新元。
若想租下一套约120平米的三房两厅组屋,每月租金大约在2400新币左右。然而,这套房子的月供却仅为1300新币。因此,一些新加坡人在购买组屋后,会选择再购一套用于出租,以租金收入来补贴住房贷款。
![]()
6. 新加坡无疑是野生动物爱好者的天堂。在这里,您有可能目睹有毒的夜眼镜蛇、缅甸蟒蛇、野猪,甚至无需前往动物园,便能见到抢夺食物的猴子。哦!若您足够幸运,或许还能见证王蛇在繁忙道路上激烈争斗的壮观场景。野生动物仿佛随时都会闯入您的客厅,若运气够好,在家中也能与它们不期而遇。当然,对于普通人而言,这究竟是优点还是缺点,则因人而异,看法不一。
7. 新加坡拥有四种官方语言:中文、英语、马来语和印地语。尽管华人占多数,但英语仍是主要的交流语言。无论是路标还是公共场所的公告,默认语言均为英语。当然,在与中国人沟通时,中文则成为首选。
8. 在新加坡,某些单词的发音和用法与别处略有不同。例如,新加坡人会将“晚上”中的“pong”发音为“pang”,许多长期居住在新加坡的华人也逐渐习惯了这一发音。
![]()
当形容某件物品脏乱时,新加坡人习惯使用“脏”这一词汇,而非简单地使用“不洁”等表述。同样,在形容自己或他人懒惰时,他们也会直接使用“懒惰”一词,如“桌子很脏”或“我懒得外出”。
在表达时间时,新加坡人喜欢用“几个字”来指代分钟,一个“字”相当于五分钟。例如,12:05会被表述为“12点1个字”,08:25则会被表述为“8点5个字”。由于受到英语思维的影响,新加坡人在说汉语时很少使用“wan”这一词汇来表示15,000,而是直接称为“15千”,30,000则被称为“3万”。
新加坡人习惯将“巴士”称为“bus”,“地铁”称为“MRT”,“轻轨”称为“LRT”,“出租车”则称为“cab”。
在称呼亲戚时,新加坡人显得颇为简洁。无论是叔叔、阿姨、二姨还是三叔,他们统统称为“叔叔”、“阿姨”。同辈之间的表兄弟、表姐妹等则统称为“表兄弟”。若是配偶的亲属,最多在最后加上“岳父”等称谓。
![]()
9. 新加坡人并不像其他华人社区那样,对父母持有强烈的支持态度。他们与父母的关系更为友好,互不干涉彼此的私生活,包括婚姻和家庭事务。当年轻的新加坡人步入婚姻殿堂时,他们的父母无需为嫁妆、彩礼、房屋和车辆等物质问题而忧心忡忡。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也较少参与照顾孙辈的工作。
10. 麻将在新加坡的娱乐活动中依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假期和农历新年期间。新加坡的麻将氛围更为轻松愉悦,大多数年轻人仅在特定节日时聚在一起玩几局,赌注也相对较小。相反,中老年人则更喜欢在社区中心或会馆打麻将,因为新加坡并没有茶馆或俱乐部提供这种娱乐活动。
11、新加坡同样庆祝圣诞节和公历新年,但这些节日更多地被赋予了商业气息,缺乏传统节日所特有的家庭氛围。与此同时,在春节期间,新加坡华人社区会举行传统的新年拜年活动,人们会携带新年礼物和红包走亲访友,共庆佳节。
橘子作为迎接新年的必备礼物,象征着幸福和繁荣。人们会用双手恭敬地赠送橘子,以表达尊重和祝福。在家中,随处可见的甜点包括凤梨酥等。“菠萝”这一名字与福建话中的“旺来”发音相近,寓意着招财进宝,因此深受人们喜爱。
![]()
12.在新加坡过中秋节时,即便我们仅在组屋内庆祝,那氛围也丝毫不减。居民们会热情地邀请亲朋好友共聚一堂,家中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水果和月饼。大家围坐在一起,畅谈家庭生活,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对于在外企工作多年的我而言,能在家乡听到熟悉的粤语、闽南语等方言,
普通话在新加坡听起来格外亲切。电视屏幕上,凤凰卫视、无线电视以及新加坡本地的新闻节目轮番播放。晚餐过后,家人与朋友们围坐一起,品尝着香甜的月饼与软糯的汤圆,共享天伦之乐。
13、在新加坡,日常交流虽不费力,但想要深入心灵、建立深厚友谊却非易事。即便是在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之间,这样坚不可摧的情谊也并不多见。表面上看,人们或许显得有些冷淡,但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无论是遭遇小偷小摸还是更严重的犯罪,周围的人总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这并非因为新加坡人拥有多么崇高的道德品质,而是因为这里的犯罪分子往往选择逃避而非反抗,且很少动用武器。
14、新加坡的社会秩序井然有序,近乎统一。这种政府管理模式有其独到之处,比如能高效预防并控制各种问题,但有时也显得过于刻板。举个例子,如果你在地摊中心想要定制一份菜单上没有的菜品,即便你愿意支付额外费用,摊主也常常会不知所措,甚至有时会因此感到不悦。这种情形在中国,一个公共服务更为灵活、适应性更强的国家,则较为少见。
![]()
15、新加坡几乎全年都是夏季,街头时尚以休闲为主,T恤、短裤和拖鞋成为人们的日常装扮。无论身材如何,女性都能自信地穿着T恤漫步街头。尽管室外酷热难耐,但室内温度却恒定在20度左右,让人倍感凉爽。因此,我外出时总会多带一件长袖衣物以防寒,而当地人则似乎更适应这种室内外的温差。
考虑到新加坡的气候特点,这里的服装消费相对务实,注重实用与舒适。一件流行的名牌衬衫仅需50新元,一条质量上乘的裤子大约70新元,而一双品质更佳的皮鞋则大约需要150新元。大多数衣物的价格都不会超过100澳元。
16、新加坡还是一个对儿童极为友好的城市。无论是购物中心还是公共设施,哺乳室和轮椅坡道都随处可见。这里有许多适合孩子玩耍的地方,既有博物馆、动物园、环球影城等需要购票的场所,也有许多适合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的免费活动。
17、在这个弹丸之地,公共交通网络却异常发达,几乎覆盖了整个国家。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特别是有孩子的家庭,也会考虑购买私家车。然而,新加坡的车牌价格却是全球最高的,普通车牌的价格在3万至5万澳元之间。一辆全新的1.5升本田汽车,售价约为50,000新元(不包括车牌费用)。
18、大多数新加坡人居住在政府提供的组屋中。这些组屋并非为贫困人群设计的廉价住宅,实际上,80%的新加坡家庭都居住在组屋中。
一套面积约为120平方米的三居室两层组屋,标准的新建组屋公寓价格约为40万新元。永久居民只能购买二手组屋,其价格比新建组屋高出约20万新元,但这仍然取决于具体的地理位置。
外国人则无法购买组屋,这是专为当地居民设计的社会住房。外国人只能在市场上购买价格至少是组屋两倍的公寓。这些公寓设计精美,配备有公共游泳池、健身房和网球场等设施。
对于许多人来说,购买这样的公寓并不划算。考虑到新加坡的生活成本和收入水平,购买一套公寓需要普通家庭储蓄15至20年。相比之下,购买组屋则更为经济实惠。新加坡家庭年收入的三到五倍,就足以支付一套新建组屋的费用。
此外,新加坡的公共交通也为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公交车后门可以与站台无缝对接,方便轮椅使用者独立出行,体现了这座城市的人文关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