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巨头排队上门求情,希望中方能点头豁免,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次会被荷兰害得这么惨!
中国禁止安世中国公司产品出口之后,德国汽车界慌作一团。
某汽车巨头就表示,自己的芯片库存只能撑一周。而博世公司已经在安排部分工厂的休无薪假。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著名变速箱厂商采埃孚(AF)则表示,正与中国有关部门合作以确保芯片供应。
另一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欧摩威,也向中国商务部提交了相关材料,希望能够得到豁免政策,继续采购芯片。有德国企业人士表示,中国政府确实略微放宽了出口限制,但必须经过商务部特批。看来,荷兰政府闯下的大祸,让德国汽车工业成了牺牲品。
![]()
(因为荷兰政府的非法行为,欧洲汽车陷入停产边缘)
欧洲原本有四大汽车强国,如今英国已经基本退出了汽车生产,法国和意大利汽车产业风雨飘摇。只剩下德国还谈得上竞争力比较强。汽车的整个供应链占德国GDP的20%左右,所以汽车供应链的顺畅与否。对于德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是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的。
从乌克兰战争爆发到现在,德国在供应链问题上可以称得上是屡遭重创。因为两条北溪管道被炸毁,德国失去了俄罗斯所提供的廉价天然气,化工、化肥等产业不得不从美国高价进口天然气,成本飙升。汽车工业的战略支柱地位就更加突出了。
![]()
(安世半导体产品虽小,却符合严格的车用标准)
虽然德国汽车业受到了美国电动汽车的严重冲击。但是由于中国政府的宽容和允许,德国主要汽车厂都能够在中国找到自己的合作对象,解决车载操作系统、电机、电池等关键供应链环节,让依赖内燃机的德国汽车能够在新能源时代找到自己的活路。
没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德国汽车业缓慢爬坡的关键时刻,荷兰政府在背后捅了全世界一刀。德国政府是必须要站出来解决芯片断供问题的,否则国民经济就要出现塌方式的危险后果。
在受影响的企业当中,有中国人非常熟悉的品牌。比如作为整车厂的大众汽车和作为主要分系统供应商的博世电子和采埃孚。应该说中国人民对这几个品牌还是有感情的,他们为中国汽车供应链和产业生态的建设做出了不可否认的贡献。所以当这些企业向中国政府发来求救信息的时候,还是可以得到善意回应的。
![]()
(德国汽车业离不开安世中国提供的芯片)
但必须认识到,中国政府对国外汽车巨头的豁免政策不能宽大无边,否则制裁就失去了效力。得到了豁免的汽车产业巨头,也需要帮助中国政府继续对荷兰施加压力,迫使他收回非法决定,并且对中国企业和有关中国公民进行合理的赔偿。
这个案例所暴露的问题不仅仅是芯片从哪里来,而是欧洲在供应链问题上要重新认识自身处境。欧洲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自己的认知。
在过去几个月时间里,人们一直在讨论车用稀土材料的问题,欧洲国家对于依赖中国提供绝大多数稀土元器件痛心疾首。而在芯片问题上,欧洲舆论界却往往认为自己才是占据优势的那一个。
因为荷兰有阿斯麦这样的龙头企业,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卡住了中国的脖子,让中国的芯片自主遭遇了巨大的困难。中国企业到荷兰投资收购安世半导体,似乎也可以是看作荷兰在芯片产业上的垄断优势之一。
然而当这场斗争打响的时候,人们才发现,事情何曾那么简单。安世半导体的一大部分核心生产能力都已经放到了中国,留在欧洲的晶圆制造厂也已经技术落后,还比不上中国大陆的晶圆制造厂。
中国政府一声令下,就可以让安世品牌下的几乎全部生产能力都转移到中国来。所以半导体到底是谁的王牌,就成为了一个与欧洲认知相反的话题。
![]()
(安世德国工厂的工人正在处理晶圆)
在政治上,荷兰政府也证明自己是美国随时可以丢掉的棋子。特朗普政府为了和中国达成交易,会随时随地给自己造牌。然而一旦协议达成,他就会对这些炮灰们不管不顾。而至今,中国政府发起对安世半导体的反制已经出台了20天左右,美国政府对此不置一词,完全无视,只留下荷兰当局在风中凌乱。
这也给其他欧洲国家留下一个宝贵的教训。在他们企图向中国露出獠牙之前,最好梳理一下自己的供应链,看看王牌到底在谁手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