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哈喽,大家好,小林哥这篇国际评论分析英国财政前景现转机?财长为增税铺路,英债急升、英镑跌至七个月低点,以及和中国之间的关系变化。
![]()
日不落帝国的黄昏:认清自己,才能找到活路
世界这盘大棋局,规则真的变了,过去那个由西方说了算的剧本,如今被撕得粉碎。
中国,这个曾经的“学生”,现在已经稳稳地坐在了牌桌的主位,手里握着一把叫人看不透的好牌。
这时候,老牌玩家们该怎么办?继续装睡,还是赶紧换个玩法?
最近英国那边传来一个声音,听着特别刺耳,但又让人没法假装听不见。
![]()
有媒体人直接放话:英国啊,你早就不是当年的超级大国了,别再端着那份过时的架子了,赶紧放下身段,向那些会过日子的“二流国家”学学,看怎么跟中国这个新兴的超级大国打交道。
这话扔出来,简直是在英国那群西装革履的精英脸上抽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为什么这么扎心?不是因为话说得狠,而是因为它戳破了那层自欺欺人的窗户纸。真相,往往比骂街更难听。
![]()
大家的记忆里,还存着大英帝国昔日的影子:军舰奇异地巡弋在世界各个角落,它的外交官在上海滩划出租界,一句话就能改变许多人的命运,它的语言,更是成了全球通行的硬通货。
可如今呢?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却被自己人用最直白的话捅了心窝子:醒醒吧,你早就不是下棋的人了,你只是棋盘上的一枚棋子。
![]()
早点认清这个现实,早点解脱;要是死要面子硬撑,到最后,怕是连当棋子的资格都混不上,只能沦为别人博弈时脚下的棋盘。
2024 年 10 月 30 日,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公布工党首份秋季预算案,推出 400 亿英镑增税计划,规模创 50 年来之最,目标填补保守党遗留的 220 亿英镑财政缺口。
增税方案聚焦多领域:雇主国民保险税率从 13.8% 升至 15%,起征点从 9100 英镑降至 5000 英镑,年增收 250 亿英镑;资本利得税低税率提至 18%、高税率至 24%。
![]()
2025 年 4 月起废除非英居籍税制,五年预计增税 127 亿英镑;第二套住房印花税附加税升至 5%,民生方面,燃油税冻结、零售酒店业商业税减免以缓冲压力。
资金将定向投入公共服务,其中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HS)获 226 亿英镑日常预算、310 亿英镑资本预算。
![]()
但政策引发争议:前保守党财相亨特批评其未推进公共部门效率改革,英国商会担忧企业成本激增抑制投资
当前英国公共债务超 GDP,疫情后劳动参与率仍低于 2019 年水平,增税能否兼顾财政稳定与经济复苏,仍是未知数。
![]()
![]()
帝国的面子,填不饱现实的肚子
脱欧之后,英国的家底子其实更虚了,它那疲惫的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中国。
近千亿英镑的双边贸易额,这不是什么锦上添花,而是实实在在续命的经济生命线。
中国市场喂饱了英国的汽车厂、支撑了它的金融业,连它的大学都靠着中国留学生带来的丰厚学费运转。
![]()
可英国政府干了啥?它一边紧紧抓着中国送来的钱袋子,另一边却亦步亦趋地跟着美国,卖力地炒作所谓的“中国威胁论”。
自己家里都没米下锅了,还非得把仅有的两艘航母开到大老远的南海,去搞什么“耀武扬威”。
这画面,活像一个家道中落的老爷,穿着打补丁的燕尾服,非要跑到新晋富豪家门口骂街,以示自己“血统高贵”。
![]()
更讽刺的是那场闹得满城风雨的“中国间谍案”,雷声大,雨点小,最后因为压根找不到像样的证据,灰溜溜地撤案了。
可这事造成的恶劣影响已经散开,在国际舆论场上,英国自己给自己扣上了一顶“办事荒唐、疑神疑鬼”的帽子。
这种精神分裂式的操作,根源只有一个:英国那颗高傲的心,死活无法接受自己已经从全球霸主,滑落成一个普通中等国家的现实。
![]()
![]()
权力正在转移,信号已经再明显不过
那篇文章点破了几个英国精英宁愿装睡也不愿直视的真相,美国这个老大哥,已经没法像过去那样一手遮天了。
想想前几年的贸易战,特朗普政府起初多么气势汹汹,关税大棒挥得呼呼作响,可几轮下来,结果怎么样?
美国自己也得坐下来谈,因为它发现中国的经济体量太大了,完全绕不开,硬脱钩的代价它自己也承受不起。
![]()
这就像两个巨人掰手腕,谁也别想轻易把谁按下去。,全球贸易的重心,正不可逆转地从西方向东方倾斜。
一个最直观的例子就是,中国主导的金砖国家联盟,其整体的贸易规模,已经悄悄超过了以美国为首的七国集团(G7)。
这不仅仅是数字游戏,这是权力格局深刻变革的最明确信号。
![]()
中国这个玩家,还不按西方熟悉的套路出牌,西方几百年来习惯了用炮舰说话,用武力开路。
可中国更喜欢用的武器是经济,是投资,是基建,它不跟你拼命,它跟你做生意,用经济纽带重塑全球秩序。
这套打法,让习惯了“谁拳头硬谁说了算”的西方阵营,感到浑身不自在,无所适从。
![]()
在这些铁一般的事实面前,英国要是还抱着上世纪的冷战思维不放,结果只会有一个:在新时代的牌局里被彻底边缘化,最后连上桌的资格都没有。
“向二流国家学习”这话,听着是扎耳朵,但说这话的人,未必是存心贬低。
这更像是一种务实的生存智慧,是劝英国进行一场痛苦的“断舍离”。
它是在呼吁英国接受自己早已不是超级大国的客观事实,别再打肿脸充胖子,去干那些国力根本支撑不起的全球干预。
![]()
省下那些瞎折腾的力气和金钱,集中资源发展自己真正还有优势的领域,比如顶尖的教育、有吸引力的文化、以及老本的金融服务业。
更重要的是,在中美这两个巨人之间,英国最聪明的角色,应该是那个搭建桥梁的中间人,而不是冲在最前面的反华马前卒。
外交政策的第一出发点,必须是最大化英国自己的国家利益,而不是给别人当枪使。
![]()
这套玩法,其实一点都不新鲜,瑞士、新加坡这些国家,早就把这套“小而富、小而美”的生存哲学玩明白了。
它们清楚自己的定位,不追求不切实际的政治野心,而是把全部精力用在打造自身独特的竞争力上,最终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历史的十字路口,又一次摆在了英国面前,一条路,是继续活在日不落帝国的旧梦里,盲目地跟着美国,一条道走到黑地对抗中国。
![]()
耗尽自己本就不厚的家底,进行一场胜算渺茫的地缘政治赌博。
最后呢?很可能是既得罪了自己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掐断了经济生命线,又加速了自己衰落的进程,这是一条通往“棋盘”的死路。
另一条路,是坦然接受世界多极化这个新常态,用务实、理性的态度和中国交往,利用自己在语言、法律、文化等方面的软实力优势,深化合作。
![]()
在中美之间保持战略自主,像走钢丝一样保持精妙的平衡,为英国自己争取最大的发展空间和回旋余地。
这才是一个“清醒棋子”的活法, 日不落帝国的神话,早就随着历史的烟尘飘散了,大英帝国的黄昏,也确确实实已经降临。
关键在于,英国人能不能完成一次彻底的身份重构,从那种虚妄的霸权心态,真正转变为一种务实的生存智慧。
![]()
对英国来说,认清自己“中等国家”这个新定位,压根不是什么投降,而是一次痛苦的、但必要的自我救赎。
历史最讨厌的,就是那种犹豫不决、拖泥带水的人,与其抱着帝国的旧梦,在冷酷的现实里跌跌撞撞,摔得鼻青脸肿,还不如早点清醒过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