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网11月6日讯为深入推进新课标落地,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高品质语文课堂,探索“学为中心”的教学新思路与新策略,日前,成都市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开展“2025秋季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本次活动以“素养导向,‘学为中心’”为主题,吸引了众多中高段语文教师的积极参与。活动特邀锦江区小学语文教研员龚萍老师莅临指导。
赛前磨砺,传承“传帮带”精神
在竞赛的筹备阶段,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倾囊相授。他们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指导年轻教师反复修改教案,在多次试讲中精心打磨每一个细节。
![]()
初赛与复赛中,教师们着力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真实好奇心,引导他们在真实探索中实现知识的有效运用与能力的真实发展,切实推动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中落地生根。最终,五位教师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决赛。
决赛现场,教学智慧的碰撞
决赛现场,参赛教师们各显神通,积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群文阅读、同课异构等形式,围绕同一教学目标设计多种教学方案,呈现了多节特色鲜明、质量较高的课例,体现了敢于突破的勇气与优良的专业能力,展现了多样化的教学风格。
![]()
四年级的夏冠宇老师和罗艺老师以神话单元为切入点,分别以《寻找他们的封神之路》和《盗贼VS英雄》为主题,展开了精彩的群文教学。夏老师针对四年级学生特点,以“非创世神封神之路”为探究主题,教给学生“抓关键词概括内容、抓句子品析品质”的阅读方法,通过对比三篇神话的异同,引导学生感悟坚持不懈的民族精神,打通课内阅读与课外拓展的联结通道。
![]()
罗艺老师立足神话群文阅读,以“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概括三篇神话内容,通过对比人物“盗”行的目的与代价,开展“盗贼还是英雄”的思辨讨论,让学生深刻领悟“盗亦有道”的内涵,有效培养学生的对比整合与辩证思考能力。
![]()
尹缙杰老师则从古诗体裁出发,以《一湖千面,观西湖的别样美景》为主题,通过比较西湖晴雨时的美景和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美景组文展开教学,以“读、讲、圈、想”四步学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三首古诗。不仅如此,他还借助图片、AI视频等资源,让学生在想象与表达中体会诗歌意境,不断提升自然审美与文化表达能力。
![]()
陈永春老师和胡若男老师聚焦六年级微型小说《桥》的教学,以“悟人性光辉”为核心任务,紧扣环境、情节对人物塑造的作用展开教学。陈老师通过抓环境变化与人物细节,在批注、对比朗读、句式训练等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感受老支书这位党员一心为民的崇高形象,初步建构小说三要素之间的关联认知,实现文本理解与精神境界的升华。
![]()
胡若男老师紧扣小说的三要素,按洪水上涨的层次设计递进式教学活动,通过“揪”“推”“吼”等关键词品析、环境扩写训练、结尾思辨等学习活动,一步步深化学生对老支书形象的认知,让学生切实体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
专家点评,引领前进方向
赛后,龚萍老师对本次竞赛进行了高屋建瓴的点评。她高度肯定了锦江区教科院附小教师团队的研究水平,称赞“传帮带”精神落地见效,老教师有情怀,青年教师有成长。
![]()
龚老师在点评中强调,针对群文阅读的教学,议题开发要依托教材,联动课内课外,选文要突破同质化窠臼,尝试异质式、平行式、冲突式、互文式等多样类型组文,在教学中增加表达输出环节,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推进。
![]()
“一堂好的语文课需兼具‘知、智、情’的协同发展——学科知识扎实、思维训练到位、情感体验深刻。”龚萍老师还指出,教师要强化年段意识,低年级侧重基础思维启蒙,中高年级注重思维进阶,要引导学生从“有依据的表达”走向“关联化的思考”,同时以结构化思维设计教学,通过学习支架、任务驱动,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学会表达、学会思考”。
此次竞赛以赛促研、以赛启思,以评提质,为锦江区教科院附小的语文教师搭建了学习交流和发展提升的平台。未来,学校将继续深耕课堂教学,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在“学为中心”的教学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让真实研究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支撑,让每一堂语文课都成为学生思维成长的沃土,不断在“真情境”中激发“真好奇”,在“真探索”中促进“真运用”,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真发展”。(周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