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在刚刚落幕的信阳市浉河区语文优质课大赛中,信阳市第一实验小学青年教师周启琳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从抽到课题《忆读书》到决赛,仅有短短一周准备时间。一周,对于一堂需要精雕细琢的优质课而言,堪称挑战。
与时间赛跑 与匠心为伍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七天的背后,是学校教研团队高效的协作与周老师的全力拼搏。
![]()
确认课题后,学校在副校长、中原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杜娟,核心成员、教科室主任张景琼,核心成员高璐璐和教研组长徐鑫,骨干教师谌红老师的带领下迅速组建了“智囊团”。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们与周启琳老师一起,昼夜不息地投入备课,同时,一起参与备课的还有学校“朝阳教师”谢佩恒、魏秋月,力求通过研磨一节比赛课,带动多位教师共同成长。教研团队们从对冰心先生《忆读书》文本的深度解读,到教学环节的巧妙构思;从每一页课件的视觉呈现,到课堂上的每一句过渡语,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和打磨。这一周,办公室里深夜常明的灯光,见证了团队的力量与教育的匠心。
![]()
破茧成蝶 霞光初绽
压力之下,方显本色。面对紧迫的时间,周启琳老师她将压力化为动力,争分夺秒地查阅资料、修改教案、模拟试讲。
![]()
在她的课堂上,《忆读书》不再是一篇遥远的散文,而是一场与学生关于阅读体验的真挚对话。她以亲切自然的教态、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穿梭于冰心的读书回忆中,共同感悟“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深刻内涵。这堂充满书香与思辨的课,不仅打动了评委,也点亮了孩子们的心。
![]()
百炼成钢 始得金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任职仅仅三年的青年教师周启琳老师赛后这样说道:“赛后还是久久不能忘记,与备课小组们磨课时的快乐时光。尤其难忘赛前那一夜,在办公室里,和备课组的伙伴连线工作室导师——特级教师王林波,共同研讨课程思路的那一幕。当火花碰撞,授课思路越来越清晰时,我深刻体会到学校老师们常常说到的“课比天大”的内涵。一笔一画的浸润,一字一句的雕琢,一言一行的引领,都让我受益匪浅。也更是那一分一秒的陪伴,让我这几天“追光而行”的日子痛并快乐着!此次经历也让我深知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无论是教学语言上的起承转合,还是教学设计上的精雕细琢,这些都并非一日之功,更需要我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根深,才能叶茂。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向外看,向内求,向前走!”
![]()
这一周的极限挑战,既是对周启琳老师专业素养的一次淬炼,也是学校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强化团队教研成果的集中展现。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也是信阳市第一实验小学“朝阳工程”青年教师培育的成果。
![]()
赛事有期,
耕耘不辍。
未来,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
继续砥砺前行,
在教育的沃土上
创造更多的精彩!
(通讯员 张景琼 徐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