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张美兰这位曾在越南商业界呼风唤雨的人物,曾经多么风光,白手起家的“商业传奇”,结果呢,没想到她贪腐,直接被判了死刑。
为了活命,她竟然提出愿意捐出554亿帮国家赚钱,就求饶自己一命,这算盘打得也太响了。人生的变化真是让人想不到。
最终结局却在意料之外,难道不都是对人性与规则的深刻拷问吗?
![]()
从起点到高低
在张美兰12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她跟着母亲摆起化妆品小摊,铁皮货架上摆着从边境走私来的廉价口红、雪花膏。
在摆摊的这段期间,她扫一眼对方穿着就能报出“能接受的最高价”,再通过察言观色调整议价策略,每天收摊时算利润分毫不差,于是她从那时便有了“看人下菜碟”本事。
![]()
1986年越南“革新开放”政策出台,张美兰就嗅到了机遇,她凑钱做起贸易生意:从南部橡胶园收橡胶、中部农场收腰果,转手出口到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再从广东、广西进口廉价日用品,批发给当地商贩,没几年,她就靠“低买高卖”攒下第一桶金。
1992年,张美兰注册成立万盛发有限公司,把重心转向进出口贸易,她专门挑越南稀缺的轻工业品进口,又把本地特色农产品包装成“高端特产”出口,公司规模三年翻了五倍。
![]()
到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当时越南房地产市场一片低迷,不少开发商低价抛售地块,张美兰却反其道而行,抵押全部资产凑钱,买下胡志明市阮惠大道的一块黄金地皮。
这块地后来建成了温莎酒店,开业仅一年就获评五星级,成为胡志明市的地标之一,紧接着,她又陆续开发时代广场、皇爵大酒店等项目,每个项目都精准踩中越南经济发展的节奏。
2007年,她整合旗下业务成立万盛发集团,业务横跨房地产、酒店、贸易三大领域,年营收突破10亿美元。
![]()
媒体把她称为“越南经济奇迹的缩影”,女性企业家论坛上,她“从摆摊女到集团总裁”的故事被反复宣讲,成了人人追捧的“女性企业家天花板”。
只是没人知道,她接下来的一个决策,将自己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
权力与贪婪
2011年,张美兰盯上了银行业这块“肥肉”,当时越南中小银行数量激增,监管漏洞不少,她将濒临破产的西贡联合银行、平盛银行和永隆社区银行,牵头启动合并重组。
为了规避越南《银行法》“单一股东持股不得超过5%”的规定,她想出了“白手套代持”的办法。
她从公司内部和亲友圈筛选出127人,司机、保洁、远房亲戚甚至家里的保姆都被拉来当名义股东。
![]()
每个人名下代持的股份不超过4.9%,签好代持协议后,这些人的身份证和股权证明全由张美兰的核心团队保管。
通过这种方式,她幕后实际控制了新成立的西贡商业银行(SCB)91%的股权,成了这家银行真正的“话事人”,而对外公示的股东名单里,根本找不到她的名字。
SCB很快变成了万盛发集团的“私人提款机”。
![]()
从2012年到2016年,张美兰指使团队伪造了916份贷款材料,虚构出58家“优质企业”的经营报表,伪造与万盛发系公司的项目合作协议。
这些虚假贷款一笔笔流向她旗下的房地产和酒店项目,304万亿越南盾(约合120亿美元)的资金,就这样通过“空转”从银行流出。
![]()
银行内部数据显示,SCB93%的贷款都流向了万盛发关联企业,正常客户想贷款却要排队几个月,还得满足苛刻的抵押条件。
为了让违规操作畅通无阻,张美兰编织了一张庞大的政商关系网,85名涉案官员里,有央行前副行长、胡志明市金融监管局局长,还有地方税务局和土地管理部门的负责人。
![]()
她给实权官员送现金,金额从几亿到几十亿越南盾不等;在胡志明市高端楼盘留几十套房产,专门用来“奖励”配合的官员;甚至帮官员子女安排出国留学和海外工作,连签证和住宿都一手包办。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银行风控和监管部门集体失守。
![]()
贷款审批流程成了走过场,风险评估报告由张美兰的团队提前写好,监管检查前总会有人“通风报信”,连央行的专项审计都能被“协调”过关。
有一次,SCB的不良贷款率已高达45%,远超监管红线,却被篡改数据做成“1.2%”的健康报表。
就这样,这家被掏空的银行,还顶着“成长性最佳中小银行”的头衔,在市场上正常吸储放贷。
![]()
一直到2017年,越南政府加大反腐力度,当时一名涉案的央行官员因其他案件被调查,审讯中意外供出了与张美兰的利益往来。
调查组顺藤摸瓜,调取SCB的贷款记录和股东资料,才发现代持的秘密和虚假贷款的真相。
2018年3月,越南警方在张美兰的温莎酒店办公室将她抓获,当场搜出17本不同姓名的护照和大量代持协议——这场持续六年的金融骗局,终于被撕开了口子。
![]()
被判死刑,想捐钱保命
2024年3月,越南河内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这起史上最大金融诈骗案。
庭审现场盛况空前,能容纳千人的法庭座无虚席,2700名证人分批次出庭作证,85名涉案官员中,有12人已提前被革职查办,包括曾身居央行副行长高位的人物。
堆放在法庭角落的案卷材料重达6吨,光是整理这些证据就耗费了办案人员18个月,创下越南司法史上的纪录。
![]()
庭审持续了整整三个月,控辩双方围绕“资金流向”和“主观恶意”展开激烈交锋。
检方出示了916份伪造贷款合同的原件、127名代持人的证言,以及张美兰与官员的资金往来记录;辩方则辩称“部分贷款用于合法项目,不应认定为诈骗”,试图为她减轻罪责。
![]()
但证据链的完整程度超出预期,连她通过地下钱庄转移资金的海外账户流水都被调取出来。
一审判决结果在2024年6月出炉:张美兰因“金融诈骗罪”被判死刑,并处1951亿元越南盾(约合7800万美元)的天价赔偿,万盛发集团名下77亿美元的资产被冻结待处置。
听到判决时,一直镇定的她突然情绪失控,当庭提出上诉,声称“判决过重,愿意用资产置换生命”。
![]()
随后她提交了一份554亿元资产置换方案,宣称越南政府对万盛发集团的资产估值过低,实际价值至少是当前评估的3-5倍。
她承诺只要改判死刑为监禁,就协助政府处置这些资产,通过盘活房地产项目和酒店业务,再创200万亿越南盾(约合80亿美元)的收益,“这笔钱能缓解国家财政压力”。
![]()
方案一出,越南民众强烈反对,社交平台上“反对花钱买命”的话题阅读量突破10亿,不少被骗储户举着标语到法院门口抗议,要求“严惩不贷”。
舆论争议中,局势在2025年7月出现转折,越南国会修订刑法,明确取消“金融诈骗罪”的死刑条款,相关罪名最高刑罚改为终身监禁且不得假释。
![]()
这一修订被外界解读为“兼顾司法公正与资产追回”,若执行死刑,张美兰掌握的海外资产线索可能永远无法获取,77亿美元待处置资产的评估和变现也会陷入停滞。
最终二审法院采纳了新修订的法律,将张美兰的刑罚改判为终身监禁。
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
77亿美元的冻结资产中,有30%分布在海外,涉及柬埔寨、新加坡、开曼群岛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评估确认工作进展缓慢;国内部分房地产项目因涉及违规用地,处置时面临法律障碍。
越南政府陷入两难——既急需盘活资产弥补财政损失,又要维护司法公信力,避免民众质疑“法外开恩”。
这场轰动亚洲的金融骗局,即便尘埃落定,留下的难题仍未完全解决。
参考文献
证券时报——2024-04-11《骗取银行900亿元!越南女首富判了:死刑!》
![]()
顶端新闻——2025-05-14《越南女首富狱中求免死:愿帮国家将资产变“会下金蛋的鹅”,并带来200万亿越南盾》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