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多数打工人还在为“加班费”和“年终奖”发愁时,一群远在韩国渔船上的越南船员,却用一场“跳海逃亡”的荒唐戏码,揭开了跨国劳务管理中最残酷的真相——有人为逃避工作不惜命丧大海,有人为高薪梦碎后沦为非法滞留者,而背后,是企业、家庭乃至国家信誉的连锁崩塌。
越南海防市联合海运公司(Công ty Hàng hải Liên Minh,Hải Phòng)的行政部主管黎英武(Lê Anh Vũ)至今记得2024年的那起突发事件:一名来自越南泰平省(Thái Bình)的老船员,在渔船停靠外国港口时,突然纵身跳入海中试图游向岸边。幸运的是,他被及时救起并送医,但不幸的是,企业为此付出了高达22亿越南盾的代价——这笔费用包括医院账单、往返交通、与当地政府交涉的开支、机票以及船舶滞留成本。
![]()
工人通过韩语考试后,即可根据EPS计划在渔业、农业和制造业部门工作
“当船员外逃时,船只往往会被扣押调查,滞留时间越长损失越大,有时每天高达7万美元。”黎英武无奈道。但比经济损失更致命的,是船舶可能因此被当地政府列入“黑名单”:严重时禁止再入境,轻微时也需高价雇佣监工看守,成本同样惊人。更有甚者,部分外逃船员会引发连锁反应——有企业曾为防止后续外逃,不得不在每次靠港时花费数亿越南盾雇佣专人看守,同时还要向当局解释招聘流程是否存在“非法输出劳务”的嫌疑。
这场逃亡不仅让企业肉疼,更让越南籍船员整体信誉受损。“现在很多船东(包括越南籍船东)更愿意雇佣印度船员,而非越南人。”黎英武透露,“外逃原因未必是工资低或工作环境恶劣,很多时候是听从了已在国外的老乡怂恿,以为上岸就能轻松赚钱。”
越南与韩国合作的“近海渔船船员项目”(visa E10)已运行近20年,目前约有1万名越南船员在韩国作业。根据韩国规定,船员每份合同最长工作4年10个月,最多可签两期,月收入超过4000万越南盾。但讽刺的是,外逃率高达50%——尤其是第二期合同结束后未按时回国的船员,成为“非法滞留主力军”。
![]()
即便采取了“缴纳数十亿越南盾保证金”“签署承诺书”等措施,外逃现象仍未遏制。越南广治省(Quảng Trị)是试点“季节性务工签证E8”的16个省份之一, 当地与韩国珍岛郡(Jindo)和荣州市(Yeongju)签约, 曾输送101名农业季节工,结果其中88%(36/41)的外逃率创下全国纪录。广治省内政厅副厅长张氏清花(Trương Thị Thanh Hoa)坦言:“出国成本低,半年就能赚近3亿越南盾,报名人数远超需求。从谈判到体检、技能培训都顺利,问题全出在落地韩国后——部分人还没下飞机,或刚到几天就跟着老乡跑了。”
更棘手的是,现有手段几乎失效:保证金从过去的3600万-5000万越南盾(旧广平省标准)涨到2亿-3亿越南盾(约5.5万-8.1万人民币),仍有外逃者甘愿“舍财”;手写的村长担保书在北方山区能约束人,但在韩国的越南外逃潮前形同虚设。广治省甚至无法强制遣返外逃者,而滞留的1.3亿越南盾保证金(来自违规外逃者)已搁置四年无法处理。
面对困局,企业和地方政府纷纷呼吁“更强硬的措施”。黎英武建议将外逃行为“刑事化”,并提高赔偿标准;广治省则提议“资产抵押”或“刑事处罚”,但因法律限制未能落地。张氏清花更犀利指出:“市场供需失衡是根源——韩国企业也在招聘这类劳动力,必须由越南内政部与韩国协商,严惩外逃者与违规雇主。”
![]()
韩国的季节性农业工人
越南海外劳工管理局副局长武长姜(Vũ Trường Giang)承认,高外逃率已成为赴韩务工的“瓶颈”。未来将简化行政手续,但加强企业监管(从招聘、培训到收费),降低出国成本;同时建议韩国加强对外逃者的排查与处罚,建立“合法回国通道”。
数据显示,越南与韩国的劳务合作已持续30余年,目前约有4.25万名越南劳工在韩制造业、农业、渔业、建筑业工作,1.3万名技术工人,1万名渔船船员,以及7000名农业/渔业季节工。但在这庞大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像泰平省船员一样的“冒险者”——他们带着“赚大钱”的梦想出发,却有人用极端方式逃离,有人沦为非法滞留者,最终让整个群体的信誉蒙上阴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