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企思智库,远征将军的思想家园
【全国蔬菜集体涨价!白菜缺货预警,农民哭:好货3毛难卖,成本涨疯了】
"从0.65元暴涨3块的'白菜风暴'背后:消费者咬牙买单,农民却含泪亏本,中间商道出'每一环都在烧钱'的真相。极端天气击穿脆弱的供应链,这场全民菜篮子的价格地震,正撕开农业现代化的深层痛点。"
0.65元/斤的“天价”白菜:供需错配下的市场狂欢
这场涨价的直接推手,是一场典型的“供需错配”。从供应端看,今年的白菜主产区像是被按下了“减速键”:华北地区10月连续阴雨,刚冒头的白菜被雨水泡得烂根;夏季的极端高温又让早期播种的白菜减产三成。
需求端的“爆发式增长”则火上浇油。10月下旬本就是秋冬蔬菜储备季,餐馆、学校、社区团购平台开始备货;今年餐饮业复苏明显,火锅店、家常菜馆的白菜需求量比去年多了两成;加上部分消费者听说“菜价要涨”,提前囤货,多重因素叠加下,市场需求像脱缰的野马,直接把价格拽上了天。
农民的“增收幻觉”:0.65元背后的成本大山
为什么菜价涨了,农民却没赚到钱?核心问题在于成本传导机制的断裂。农民处于产业链最上游,没有定价权:种子、化肥、农药的价格由厂家说了算,运输费由物流公司定,收购价由代办和采购商定,他们能做的只有“被动接受”。今年的极端天气又加剧了这种脆弱性——好货少,次货多,采购商趁机压价,农民只能在“少赚”和“赔本”之间二选一。
更讽刺的是,消费者看到的“高价菜”,与农民拿到的“低价”之间,隔着长长的中间环节。以0.65元/斤的产地价为例,经过代办分拣、长途运输(冷藏车运费涨了30%)、批发市场加价、超市/菜市场摊位费,到消费者手里可能翻3-4倍。有批发商直言:“我们也不想加价,但房租、人工、损耗都在涨,不加价就得喝西北风。”
蔬菜涨价潮:不止白菜,一场“隐性通胀”正在蔓延
大白菜的涨价不是孤例。平台数据显示,10月下旬全国蔬菜均价同比上涨45%,其中西红柿涨了60%,黄瓜涨了55%,茄子涨了70%,叶菜类价格普遍翻倍。
这场蔬菜涨价潮的背后,是极端天气常态化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今年夏季,长江流域高温干旱,华北、黄淮暴雨洪涝,全国28个省份遭受气象灾害,蔬菜主产区产能受损严重。
但天气只是“导火索”,更深层的原因是农业基础设施的薄弱。我国80%的蔬菜种植依赖散户,抗风险能力极差:没有大棚的菜农,只能“靠天吃饭”;缺乏冷链物流的产区,蔬菜损耗率高达25%;小农户没有组织化议价能力,只能被动承受市场波动。当极端天气成为“新常态”,这种“小散弱”的生产模式,注定难以应对市场冲击。
白菜会一直涨吗?11月后或迎“降温”,但长效问题待解
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认为,短期来看,随着主产区上市,白菜价格会趋于稳定,但全年蔬菜价格大概率高于去年。
对于消费者来说,没必要过度恐慌或囤菜——白菜的储存期有限,囤多了容易烂;对于农民来说,需警惕“追涨种植”的风险,今年价格高不代表明年也高,盲目扩种可能导致“谷贱伤农”。
“白菜价”曾是我们对“便宜”的最低想象,如今却成了民生压力的“晴雨表”。0.65元/斤的收购价,涨的不仅是菜价,更是普通人对生活成本的焦虑;农民的“赚不到钱”,暴露的不仅是个体困境,更是农业现代化的迫切性。当我们在菜市场抱怨“白菜太贵”时,或许该想想:如何让农民不再“靠天吃饭”,让消费者不再“为菜发愁”——这,才是比价格数字更重要的民生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