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正看不好了,那就给我拉回去埋了吧……”
十一年前,当方阿姨说出这句绝望的话时,她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走到了尽头。小细胞肺癌,一次化疗就让她痛不欲生,她不想因为自己,拖垮了整个家。然而,十一年后的今天,她不仅好好地活着,还能和家人一起在郑州奋斗,享受着平淡却幸福的烟火生活。这中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
时间回到2013年3月,方阿姨开始咳嗽,起初以为是小事,但对症治疗总不见好,反而越来越重。到了12月初,她脸部疼得整夜睡不着,第二天赶紧去医院检查。结果如同晴天霹雳——“肺占位,纵膈淋巴结转移”。
家人不敢耽搁,立刻陪她赶到河南省肿瘤医院。最终,诊断书上冰冷的字眼确定了病情:(左肺)小细胞肺癌。医生解释说,这种类型的肺癌恶性程度高,发展快,通常不适合手术,但对化疗比较敏感。
治疗方案很快定了下来——化疗。可仅仅做完第一次化疗,剧烈的反应就让方阿姨几乎垮掉。“体虚乏力,双腿酸痛,完全不能动弹,夜里天天做噩梦,饭是吃一口吐一口。”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她仍然心有余悸,“好像就没救了一样。”
![]()
身体上的痛苦,叠加对家庭的担忧,让她陷入了深深的绝望。那时,儿子才7岁,女儿正准备高考,家里本就不宽裕。“我生病又不能干活了,家里能有几个钱?不想最后落得个人财两空……”她甚至萌生了放弃治疗的念头。
就在方阿姨想要放弃的时候,她的女儿站了出来。医生当时曾告诉家属,患者可能最多活一年半。女儿抱着母亲痛哭,说什么也不肯放弃。她开始四处打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袁希福院长。
2014年元旦,女儿独自打车赶到希福医院,她没有贸然带母亲前来,而是先实地考察,找那里的病友和家属了解真实情况,又向医生做了详细咨询。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下定决心,要带母亲来试试。
可当女儿把想法告诉方阿姨时,却遭到了强烈的抗拒。最终,在女儿的苦苦劝说下,2014年1月3日,方阿姨勉强同意,找到了袁希福院长,开始对症服用中药。
转折,在服药10天后开始出现。方阿姨的食欲好转了,能吃下东西了,身体也感觉好受了一些。紧接着,她进行了第二次化疗。让她自己都感到意外的是,这次化疗的副反应明显减轻了。就这样,边喝着中药边化疗,方阿姨最终顺利完成了所有的化疗周期。
化疗结束后,她依然坚持服用中药。之前出现的四肢麻木渐渐减轻,左耳的疼痛范围缩小,体重也慢慢增加了,身体在一点点地恢复元气。
![]()
2015年3月8日复查,结果显示她肺部未见明显异常。这个好消息让全家人都松了一口气。
病情稳定后,方阿姨又想起了家里的经济压力,她心疼女儿,想让女儿继续读大学,甚至想自己停下中药省钱。女儿得知后,含着泪对她说:“这家里没你,哪还像个家?你要是不看病,这学不上也罢!”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方阿姨。她终于想通了,自己的健康,才是这个家完整的根基。
从2016年开始,方阿姨进入了每年春秋两季用中药巩固调理的阶段,生活也基本恢复了正常。她闲不下来,种地、养鸡养鸭养羊,甚至还能出去打点零工。
![]()
在2019年12月的一次回访中,袁希福院长来到了方阿姨家。她的邻居羡慕地说:“身体恢复以后可能干了,自己家地种得好,没活儿了还出去给别人干活呢!”袁院长离开时,方阿姨硬是塞给他一袋自己种的新鲜菠菜,那份质朴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如今,十一年过去了。在2024年4月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举办的一次公益活动中,方阿姨分享了自己的近况,她满足地说:“可好啊,一大家子都搬到郑州了,女儿也买了房子,家里人都有活干,都能挣钱。我能活到现在,啥也可满意。”
![]()
从当初那个被病痛和绝望折磨、想要放弃的生命,到如今儿孙绕膝、为幸福生活继续奋斗的母亲,方阿姨这十一年的路,走得艰难却无比值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