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上海,陆家嘴的玻璃幕墙依旧闪亮,但金融圈的空气却凝固了。
中金资本董事长单俊葆突然失联,电话打不通,微信没回音,官网高管名单里他的照片被抹得干干净净。这不是普通的高管变动,而是一场风暴的开始。
10月25日,武汉。单俊葆西装笔挺,在"中金资本×湖北科创母基金"合作仪式上侃侃而谈:"资本赋能实体经济,长期主义投资逻辑。"他笑容满面,和当地国资负责人频频握手。谁也没想到,这竟是他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
短短六天后,他彻底消失。没有公告,没有解释,只有沉默。这种沉默,是金融圈最怕的。
单俊葆的履历,堪称金融精英的教科书:复旦双硕士,上海证监局出身,2001年加入中金,八年升到董事总经理。2015年创立中金智德,投过蚂蚁金服、北汽新能源这些明星项目。2021年执掌中金资本,管理资产冲到5600亿。他常说:"真正的投资,是睡得着觉的投资。"这句话被写进无数PPT,成了行业金句。
但光鲜背后,是高度集权的"一人决策"。前员工说,项目审批必须他亲签,高管汇报得站三小时,合规部门形同虚设。"谁敢质疑?质疑就是不忠诚。"这"铁腕文化"在顺风时高效,但风险累积时成了致命软肋。内部没人敢说,外部监督失灵,一张张"抽屉协议"悄悄埋下雷管。
2023年,他的亲密搭档梁国忠因收4000万回扣被判刑。单俊葆当时高调宣讲合规,展示风控手册。纸包不住火。2024年,前任董事长丁玮因"抽屉协议"被查,那份协议上有单俊葆的亲笔签名。
更糟的是,2024年上半年,中金资本11只基金无法兑付,其中6只直接关联单俊葆主导的灰色操作。政府母基金开始撤资,地方国资暂停合作。2025年上半年,中金资本营收4.37亿元,同比暴跌48.97%;净利润5715万,同比暴跌329.82%。业绩惨淡,信任崩塌。
中金资本不是第一个出事的。2023年,梁国忠收4000万回扣被判刑;2021年,丁玮利用并购信息提前买股票,赚了几个亿,还收过别墅豪车。2024年,工行前副行长张红力帮关系户违规批50亿贷款,最后坏账全算在银行头上;农行前监事长王敬东给侄子房地产公司开绿灯,拿30亿贷款,楼盘烂尾。
金融反腐风暴正刮向顶流圈。中金资本的"灵魂人物"丁玮,曾主导300亿中金启融基金和400亿中金启元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中金启融基金与工行合作,而工行资管部总经理顾建纲2023年8月被查。
2023年底,中金资本和新华保险设立坤华股权投资基金,规模100亿。这只基金将9个万达广场项目收入囊中,从北京房山区到烟台芝罘,再到南京万达茂,成为万达"轻资产转型"的重要接盘方。中金资本通过这些项目,既与房企建立资本关系,也逐步在房地产投资领域加持力量。
单俊葆的陨落,不是偶然。他智商顶尖,嗅觉敏锐,却在一次次"小动作"中滑向深渊。知情人士说,他第一次签抽屉协议时犹豫过,但看到身边人靠灰色操作暴富,终究没忍住。
职场如棋局,第一次闯红灯没被抓,不代表永远安全。当权威凌驾制度,当业绩压倒合规,崩塌只是时间问题。
2025年5月,龙亮接替单俊葆任法定代表人。9月,龙亮再接任总裁。同月,丁玮被曝"失联"。8月,中金资本原董事长丁玮被查,与基金设立及运作中涉嫌利益输送有关。2025年8月,中金资本运营管理委员会委员安垣、原总裁肖枫也先后被查,两人被指深度参与了违规项目运作。
如今,中金资本内部邮件还在强调"不信谣不传谣",却对核心问题避而不谈。陆家嘴的玻璃幕墙下,无数投资人正重新审视:那些站在聚光灯下的"大佬",究竟是价值的创造者,还是风险的搬运工?
金融的本质,从来不是自我加冕的狂欢,而是对信任的敬畏与守护。中金资本的故事,照见的不只是一个人的沉浮,更是一个行业在高速扩张中被忽视的制度漏洞、人性弱点与监管盲区。
单俊葆的消失,不是终点。它提醒我们,金融行业必须把合规放在第一位。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是为了守住投资者的信任。金融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合规是行业发展的底线。从监管官员到资本大佬,本应更懂敬畏规则,如今却因疑似违规陷入失联,令人唏嘘。
这场风波,不会止于中金资本。它会推动整个行业重新审视自己的运作方式。合规不是负担,而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真正的高手,不是爬得最高的人,而是走得最稳的人。在金融的世界里,走得稳,才能走得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