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个现象挺有意思,很多东西的价格确实在降,但商场里的人流量却没有明显增加,为啥?
先说网约车,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网约车订单量同比下降约8%,但注册司机数量却增加了12%,这个反差意味着什么?更多人在抢更少的单子。
![]()
广州的陈师傅跑了五年网约车,他给我算了笔账:每天在线14个小时,能接到25单左右,流水大约350元,扣除平台抽成、充电费、车辆折旧,到手不到180元,去年同期,他每天只需要在线10小时,就能赚到250元。
这种变化不是偶然,过去两年,受经济环境影响,一些行业出现了岗位调整,部分人员选择转做网约车作为过渡,供给增加快于需求增长,单价自然下降,这是典型的市场调节,但对从业者来说,收入压力确实增大了。
再看猪肉价格,农业农村部的监测数据显示,11月第一周,全国猪肉批发均价为每公斤19.8元,比去年同期低了约30%,部分地区的超市促销价甚至到了每斤8元左右。
![]()
价格低的原因是产能恢复充足,2018到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此后几年养殖企业加大投入,现在产能已经明显过剩,但消费端的需求并没有同比例增长,反而因为饮食习惯变化略有下降。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同比增长3.2%,但猪肉消费量的增长不到1%,价格便宜了,购买量却没有大幅上升,这说明价格因素不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房地产市场的情况更复杂一些,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70个大中城市中,二手房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5个,一二线城市的降幅在5%到15%之间,部分三四线城市甚至超过20%。
![]()
按理说,价格回调应该吸引刚需购房者入场,但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为什么会这样?
一个重要原因是收入预期的变化,智联招聘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秋季,全国平均薪酬同比增长,低于往年的增速,特别是互联网、房地产、金融等过去高薪行业,薪资增长明显放缓。
35岁以上职场人的焦虑不是空穴来风,猎聘网的一份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3000名职场人中,有42%的人表示“担心未来三年内失业”,这个比例比两年前高了15个百分点。
![]()
收入增长放缓直接影响购房决策,一套总价200万的房子,按首付30%、贷款利率4.2%、30年等额本息计算,每月还款额约6800元,这要求家庭月收入至少在2万元以上才能相对轻松负担。但现实是,很多家庭的收入增长已经跟不上这个要求。
除了收入,支出预期也在变化,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97亿,占总人口的21.1%,这意味着很多家庭正在或即将面临养老压力。
养老支出到底有多大?以北京为例,如果选择中等水平的养老院,每月费用在6000到8000元之间,如果老人身体状况需要额外护理,费用可能超过1万元,这还不包括医疗支出。
医疗费用同样不容忽视,虽然国家推行了药品集采、DRG付费等改革措施,但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依然不低,国家医保局的数据显示,恶性肿瘤的平均治疗费用在15万到30万元之间,即使医保报销70%,个人仍需承担数万元。
![]()
这些潜在支出让很多家庭不敢轻易动用积蓄,央行的储户调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比为61.8%,处于历史高位,相比之下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比只有23.2%。
以前很多人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一杯星巴克咖啡35元,一杯瑞幸15元,选星巴克的人觉得多花的20元买的是体验和品牌认同,但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质疑这20元的价值。
这种转变体现在各个领域,服装方面,优衣库、迪卡侬等品牌的销售数据好于很多奢侈品牌,天猫的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平价品牌的增长速度普遍高于高端品牌,不是大家买不起,而是觉得没必要。
![]()
餐饮也是如此,美团的数据显示,人均消费在30到50元的餐厅订单增长最快,而人均百元以上的餐厅增长乏力,年轻人不是不下馆子,只是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高的餐厅。
虽然日常消费更谨慎,但在某些领域,大家反而更舍得花钱,健身房、瑜伽馆的会员办理量在增长,线上知识付费平台的用户数也在上升。
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预计达到5400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职业技能培训和兴趣类课程增长最快,这说明人们更愿意把钱投资在能提升自身能力的地方。
“这个话题可太有感触了!我上个月打车,同样的路程去年要二十多,现在用个券才十二三块,刚开始还觉得捡了便宜,后来一想不对劲——这降价降得我心里发毛啊。”
![]()
“我姐夫就是跑网约车的,他说现在每天睁眼就欠平台好几百,得跑满12小时才能把成本挣出来,纯收入还不如前几年送外卖。”
“这哪是降价,分明是大家的“活钱”变少了啊,猪肉便宜是真便宜,但架不住别的开销蹭蹭涨啊!我家孩子幼儿园学费今年涨了2000,老父亲高血压的药虽然集采便宜了点,但每季度体检加买保健品又是大几千。”
“现在进超市,也就生鲜区敢稍微买点,其他包装食品、日用品比前两年贵了一截,钱包根本扛不住。 楼上说得太对了!我感觉现在不是东西便宜了,是“钱更贵了”。”
“我们公司今年取消了年终奖,每个月绩效还打八折,老板天天开会说“共克时艰”。”
“身边好几个35+的同事被优化,现在送外卖、开滴滴都要抢破头,这种环境下,谁敢大手大脚花钱?我媳妇现在连网购都要比价半小时,她说不是抠门,是怕哪天突然没收入了,得留点过河钱。”
![]()
“其实年轻人消费观变化挺明显的,我闺女大学刚毕业,她和同学聚餐都团购,奶茶只喝9块9的,还说“智商税才买30多的网红款”。”
“她们宿舍流行拼单买化妆品小样,说正装根本用不完,感觉这代孩子活得更明白,不像我们那会儿死要面子活受罪。 ”
“但这么搞经济会不会恶性循环啊?大家都不消费→企业没利润→裁员降薪→更不敢消费……我看专家说这叫“低通胀陷阱”。”
“国家现在拼命发消费券、搞以旧换新,可老百姓缺的是那三瓜两枣的补贴吗?缺的是对未来的稳定预期啊!要是医疗教育养老有保障,谁不想享受生活? 深有同感!“
“我们小区菜鸟驿站的老板说,现在快递量比疫情期间还少,不过话说回来,有些钱该花还得花——我上个月花3000报了职业技能培训,老婆虽然肉疼但特别支持,这种投资自己的“悦己消费”,比买奢侈品踏实多了。”
你最近是更敢花钱了还是更省了?如果要你给提振消费出个主意,你觉得最关键该解决什么问题?评论区聊聊!
信源:大皖新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