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唐泽文
11月1日至3日,第四届全国大模型智能生成大会在成都举行。大会由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大模型与生成专委会主办、四川大学承办,以 “智汇天府,生成艺境” 为主题,汇聚近千名国内外专家学者,探讨大模型领域最新风向。
推理与思维链技术的进步,让大模型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显著提升。但要投入到实际应用中,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比如, “高效推理” 与 “安全可信” 的平衡难题,仍困扰着行业发展。
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胡事民教授指出,现有大模型推理常面临可信度不足、易产生 “幻觉” 等问题。
如何解决?
大会上,胡事民提出全新评测基准与推理机制,为解决这一痛点提供理论支撑。当下看,大模型正从单一信息处理器向通用智能体进化。这一支撑,将进一步推动大模型从“能用”变为“好用”。
此外,北京大学王立威教授也表示,多模态融合提升了模型场景适应力,在医疗、教育等领域催生了不少创新,但仍需解决模态信息对齐的语义一致性与计算效率平衡、知识迁移偏差等问题。
当下,大模型的产业化落地正在快速进行。
大会上,华为展示了其通过系统级推理优化与 “模型—系统” 协同,降低部署成本、提升可靠性的方案。目前华为相关模型已在制造业、金融等多个领域落地。
AI化的趋势还正在渗透到更多领域。
会议期间,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携手四川交响乐团举行了“AI for Arts” 主题展演。展演的AI视觉呈现由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雷文强团队完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