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11月5日报道,为看热门演唱会,却让27人的138万元门票费血本无归。这一切都源于一个精心编织的“内部票”骗局。看似普通的票务交易,如何演变成百万陷阱?接下来,一同揭开这起由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特殊诈骗案。
2024年1月,从事票务工作的许某正为一场群星演唱会的门票发愁,拓展业务的需要,他急需一些门票。作为业内人士,他比普通人更清楚热门演唱会门票的“稀缺性”,于是他在某购物App上发布了求购信息。很快,一个自称“演唱会主办方员工”宗某的人找上了他。
被害人 许某:我当时在网上求购票,他自己主动找我的,当时给我看了他的工作证。然后就在他那里购买了一些票,第一次买了300多张,我转了那些客户,确实挺顺畅的,都能进场,没问题,花了2万多元。
![]()
这次交易的成功,让许某放下戒心,之后便开始主动联系宗某,表示想继续合作。宗某也抛出了更大的“诱饵”,自称能拿到国内一些顶流明星的演唱会门票。但这一次“门槛”变高了,需要支付远高于票面价值的定金,宗某言之凿凿,这是内部预留票,渠道更特殊,甚至拿出了一份“购销保密合同”,表示要与许某建立合作关系。
![]()
被害人 许某:宗某跟我讲的天花乱坠的,我想那些门票也难搞,第一次合作确实很顺畅,我就相信他了,因为他说确实像那么回事儿。我想他有渠道我有钱,双赢,为什么不做。
![]()
所谓的信任一旦建立,骗局的下一步就来得更快。不久,宗某就以“疏通渠道需要跑关系”为由,让许某支付在酒吧、KTV的消费费用。许某一一照办,可直到多场演唱会都陆续开唱了,宗某都没拿来票,而且找理由百般推脱。
许某如梦初醒,立刻报案。宗某随即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警方通过调查发现类似许某的被害人多达27人。事实上,宗某和许某第一次交易的“真实门票”,也是宗某采用非法手段弄来的,目的就是为了骗取被害人许某的信任。
![]()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刘艳祥:某酒业公司自办了一场演唱会,并决定将演唱会的邀请函以门票形式委托机构对外销售。宗某等人与演唱会的主办方达成演唱会门票包销合同,拿到邀请函4200余张,随后以演唱会主办方名义将上述邀请函转卖给许某等人,实际销售3000余张,未销售900余张,事后也未将销售所得钱款交付委托方,委托方事后对宗某等人提起了民事诉讼。
也就是说起初宗某向许某出售的演唱会门票是主办方发的邀请函而已,并非市面销售的实名制门票。
实名制落地 为何仍有人落入票务骗局
事实上早在2023年9月,文旅部和公安部就已经明确规定,大型演唱会必须实名购票、实名入场。
南京市六合区文旅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工作人员 何芙蓉:强实名制的核心就是人、证、票三合一,现在主流票务平台和场馆都接入了公安系统的人证比对,闸机有人脸识别和身份证读取功能,必须本人持本人证件才能入场。这套体系从技术和规则上,基本堵死了传统“黄牛”转票的空间。
![]()
根据2023年9月文旅部、公安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大型演出活动实行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制度,每场演出每个身份证只能购买一张门票,购票人与入场人身份信息保持一致。既然实名制政策早已落地,宗某的“内部渠道”说法明显站不住脚,为何像许某这样的票务人员还会被骗呢?办案检察官的一句话,揭开了关键谜底。
![]()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刘艳祥:在实名制规定出台之前,宗某就长期做票务倒卖,通过加价转售实体票获利。也获取了一定的口碑,部分受害人第一次向他购票时,确实收到了真实门票,也成功入场了。
![]()
原来,实名制前的“成功经历”成了宗某最好的“信用背书”。此前,宗某是做传统的倒票生意的,实名制政策严格执行后,之前的生意做不下去了。可面对火爆的演出市场和大量的“客户资源”,宗某舍不得收手,萌生了歪心思,用过去积累的“信任”直接诈骗。宗某还有意在朋友圈里将自己打造成了“业内大佬”的人设,每天在朋友圈发布代理购票的“成功案例”,与“后台”的聊天记录,演唱会现场定位等。
![]()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 吴珊:宗某在审讯过程中向我们交代,他在朋友圈发的图片,要不就是从网上找的,要不就是自己p的图片。他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让被害人相信他是有能力弄到内部票。
归案后,宗某承认,所谓的“主办方员工”“内部票”“合伙生意”全是假的,他没有任何购票渠道,骗来的138万也早已挥霍一空。2025年7月10日,南京六合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此案。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刘艳祥:经审查,宗某明知演出市场已实行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制度,仍在网络平台及社交圈中,谎称有稳定的特殊内部渠道,骗取27人共计138万余元,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
![]()
庭审中,宗某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
法院综合考虑到,宗某到案后虽能基本供述犯罪事实,但其诈骗数额巨大,赃款挥霍殆尽,未能全部退赔,社会危害性大,在审理后采纳了全部公诉意见,一审判决被告人宗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十个月,并处罚金十五万元;责令退赔各被害人经济损失。
随着演出市场的规范,诈骗手段也在不断翻新,从“内部邀请函”到“合伙投资”,嫌疑人总能抓住人们“求票心切”的心理。在这里我们再次提醒大家:购买演唱会门票,务必通过官方票务平台,任何声称“有内部渠道”“能绕过实名制”的说法都是骗局。
来源 央视新闻
值班编辑 王丹妮 康嘻嘻
星标“新京报”
及时接收最新最热的推文
点击“在看”,分享热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