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最后悔的,不是年轻时没上班,而是压根没想到50岁后竟要靠儿子脸色吃饭。
![]()
2024年4月,安徽蚌埠,57岁的她收到社保局补缴费通知,窗口工作人员把单子拍在桌上:一次性补20年,得先掏7万多。
![]()
她当场蹲在地上哭,表哥站在门口,手插兜里只回一句“我房贷还没还完”。
这场面,被邻居拍了视频上传,留言里全在骂儿子不孝顺。
我也差点跟着骂,直到我听见小姑自己嘟囔:早知道当年供销社柜台那几年工资留一点不瞎花,现在也不至于连个说话权都没有。
供销社柜台那会儿,她十八九岁,一张笑脸就能换来油粮票,姑父是副食品公司司机,双职工的日子在三线小城算顶配。80年代尾巴,彩电冰箱全靠批条子才能买到,她在家说一不二。
可那股优越感,就像她柜台上的塑料花,看着鲜亮,其实一晒就掉色。
下岗潮来的时候,姑父被买断工龄,她干脆顺势回家吃老底,反正男人还能跑长途赚钱。
千禧年后,房子拆迁补了15万,全拿去给表哥首付,她自己没留存折名下一分钱。
姑父06年车祸走得突然,留下一句“以后靠儿子”的遗言。
表哥在深圳富士康熬线长,每月往家打一千五,不多不少,刚好堵住亲戚的嘴。
前年侄子感冒住院,表哥在电话里吼:妈你再这么花,我也吃不消。
小姑连夜把抽屉里最后一对金镯子拿去金店卖了3200。她没敢说,那本是留给自己生病用的。
后来社区贴告示,说是可以一次性补社保,她跑去排队,才发现自己工龄早在原单位断档,连视同缴费年限都不算。
工作人员掰着指头算:得按灵活就业人员标准补,20年多退少补,差不多7万3千8。那一刻她才彻底明白,供销社的铁饭碗早就是玻璃渣。
我上周回去看她,她正提着两大袋宣传单站在小区门口,风吹得头发贴在脸上。
原来是街道在搞银龄就业培训,招社区团购分拣员,一天五小时,月休四天,到手三千出头。
她小声问我:二维码我能扫得动吗?
手机是孙子淘汰下来的,微信都卡三秒。
我没敢告诉她,报名表上要自己填银行卡开户行,她连用支付宝缴电费都要我远程视频指导。
晚上刷抖音,有人分享上海“时间银行”,说存一小时陪老人,将来能兑换别人陪你。
我转发给小姑,她回了个笑脸表情,再没下文。
我忽然明白,她怕的不是学不会,是怕学了也抢不过那些更年轻的老太太。
现在超市收银员都要能看懂小程序,她连健康卡都不会亮。
表哥每月钱照打,却从不过夜,理由是媳妇嫌老房子热水器漏电。
小姑把电饭煲搬到卧室,洗澡用塑料桶接热水。
她说不麻烦孩子,嘴角却抽了抽。
邻居老太太组团去公园跳操,她嫌动作快跟不上,一个人坐长椅上剥毛豆,剥着剥着就发愣。
那晚我陪她走到垃圾站扔毛豆壳,她忽然冒出一句:年轻时柜台一关,我就觉得这人生算赢了,没想到后半场是盲盒,开出个空。
说完她干笑两声,好像怕吓着我。
第二天我把报名表打印出来,替她一笔一划填好,银行行号、开户网点全勾好。
她按手印的时候手在抖,按完抬头看我,眼里亮了一下:就当再开一次张,这次柜台只为自己。
我没说鼓励话,只帮她把碎发别到耳后,心想这次不管输赢,起码她手里握的是自己的笔。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