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河北法制报)
□ 王猛
“要是没有检察官、心理咨询师还有社工们,我现在可能还陷在过去的错误里,对未来一片迷茫。现在的我不仅敢跟人说话了,还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以后想好好生活,用实际行动弥补之前的过错。”近日,涉案未成年人小明(化名)在谈及自己的变化时,眼神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从曾经的自卑怯懦到如今的开朗自信,小明的蜕变,离不开京冀检察协作,离不开献县人民检察院的异地帮教工作。
回想起半年前刚回献县时的状态,小明仍有些感慨。那时的他,因为在京务工期间法律知识淡薄,参与违法活动,虽因系未成年人、主观恶性较小,被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检察院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但犯罪带来的心理负担压得他喘不过气。
“那时候觉得自己犯了错,抬不起头,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正常生活,加上爸妈离异后我跟着爸爸过,他又常年在外打工,没人能跟我好好聊聊,我每天就把自己关在家里,特别孤独。”小明说,当时的他既没有正常的学习环境,也没有能交流的朋友,甚至担心自己会再次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而陷入困境。
就在小明迷茫无助的时候,献县检察院接到了房山区检察院的帮教委托。考虑到异地监管和帮教的实际需求,依据京津冀检察协作协议,献县检察院立即行动起来,为小明组建了一支特别的“帮扶队”——有负责讲法律的检察官,有能听他说心里话的心理咨询师,还有经常上门陪他学习、关心他生活的社工和志愿者。
“刚开始我还挺拘谨的,不敢多说,但检察官每次来都会给我讲身边的法律小故事,告诉我哪些行为是违法的,慢慢我就明白自己之前错在哪儿了;心理咨询师也很有耐心,我把心里的害怕和迷茫说出来后,她总能帮我梳理清楚,让我没那么焦虑了;社工姐姐还会给我带学习资料,陪我一起看书,感觉日子充实多了。”小明笑着说,这半年来,他不仅学到了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找回了面对生活的勇气。
如今的小明,不仅性格变得开朗,还主动规划起了未来,他说想先找份稳定的工作,踏实做事,不辜负大家的期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